[实用新型]用于焊接的保护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67813.8 | 申请日: | 2018-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7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 发明(设计)人: | 曹洪伟;曹宇;张晏崧;蔡林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101/06;B23K10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刘娜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处 惰性气体 外保护罩 保护罩 焊接 本实用新型 保护机构 被焊接件 操作口 密封件 通气孔 焊接过程 外表面具 中钛管 连通 溢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焊接的保护机构,包括:内保护罩,设置在两个被焊接件内且位于被焊接处,内保护罩的朝向被焊接处的外表面具有多个通气孔,内保护罩内的惰性气体通过多个通气孔吹向被焊接处;外保护罩,罩设在被焊接处,外保护罩具有操作口,操作口与被焊接处连通以方便对被焊接处进行焊接;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外保护罩与被焊接件之间,以防止外保护罩内的惰性气体排入外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钛管焊接过程中惰性气体容易溢出导致惰性气体与工作人员及外界直接接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钛管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焊接的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钛管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及耐蚀性,在航天、造船、化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钛管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低温氧化和气孔给焊接带来一定难度。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钛管的焊接操作过程中,需对钛管进行整体充氩保护,在钛管内表面距离坡口150~300mm处采用可溶纸密封,再塞入可溶纸防止钛管内气压过大将密封可溶纸破坏,然后充入惰性气体(如氩气)将钛管内空气排净。这样,在钛管进行焊接前必须充分预充惰性气体,同时在焊后延时充氩,以使焊接后的高温区充分冷却,防止钛管发生表面氧化火灾产生气泡。
然而,上述焊接方式中的惰性气体容易溢出,从而导致工作人员与惰性气体(如氩气)直接接触,长期作业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安全危害,影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焊接的保护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钛管焊接过程中惰性气体容易溢出导致惰性气体与工作人员及外界直接接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焊接的保护机构,包括:内保护罩,设置在两个被焊接件内且位于被焊接处,内保护罩的朝向被焊接处的外表面具有多个通气孔,内保护罩内的惰性气体通过多个通气孔吹向被焊接处;外保护罩,罩设在被焊接处,外保护罩具有操作口,操作口与被焊接处连通以方便对被焊接处进行焊接;密封件,密封件设置在外保护罩与被焊接件之间,以防止外保护罩内的惰性气体排入外界。
进一步地,密封件为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的外壁具有向内壁凹陷的凹槽,外保护罩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保护机构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能够固定连接在被焊接件上,密封件能够抵接在止挡件上,以限制密封件和外保护罩的运动。
进一步地,外保护罩包括:外护罩本体,具有操作口,两个被焊接件穿设在外护罩本体内且与外护罩本体连接;至少两个袖套,分别对应设置在操作口处,以方便对被焊接处进行焊接。
进一步地,外保护罩还包括:第二支架,与外护罩本体连接,第二支架的靠近被焊接件的一端容纳在凹槽内,以使外保护罩与两个被焊接件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内保护罩包括:内护罩本体,具有容纳惰性气体的容纳腔,内护罩本体与惰性气体存储装置连接以使容纳腔内始终具有惰性气体,且多个通气孔间隔设置在内护罩本体的外表面上;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内护罩本体外以防止内护罩本体在被焊接件内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内护罩本体还具有设置在其外表面的充气口,充气口处设置有充气管道,惰性气体存储装置内的惰性气体通过充气管道并经由充气口进入至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内保护罩还包括:第一支架,设置在容纳腔内以对内护罩本体进行支撑,第一支架为十字形支架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横向限位板,沿被焊接件的延伸方向两个横向限位板分别设置在内护罩本体的两侧;至少两个竖向限位板,沿垂直于被焊接件的延伸方向两个竖向限位板分别设置在内护罩本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竖向限位板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板通气孔,且多个限位板通气孔与多个通气孔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内护罩本体内的惰性气体依次经由多个通气孔及多个限位板通气孔后吹向被焊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678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筒体环缝焊接气体保护装置
- 下一篇:锅炉管板防变形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