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61132.0 | 申请日: | 2018-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5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胡余生;陈彬;童童;卢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29/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丰佩印 |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钢槽 导磁通道 转子结构 内层 同步磁阻电机 电动汽车 永磁辅助 转子本体 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 转子 有效减少 转子连接 磁通 变形 电机 阻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上设置有磁钢槽组,磁钢槽组包括外层磁钢槽和内层磁钢槽,外层磁钢槽与内层磁钢槽之间形成导磁通道,导磁通道上开设有连接孔。通过在外层磁钢槽与内层磁钢槽之间形成导磁通道上开设连接孔,有效减少了转子高速旋转时的变形,又可以避免转子连接孔对磁通的阻挡,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为了增加转子的机械强度,通常会在转子上设置转子连接孔,并在连接孔中放置铆钉或螺钉等结构加强杆。通常转子连接孔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转子连接孔的位置位于磁钢槽与轴孔之间,但当转子高速旋转时,转子容易变形的区域是磁钢槽外侧的区域,这种底部转子连接孔在抑制转子变形上效果较差。另一种转子连接孔是设置方式是放置在磁钢槽的最外侧区域,可以有效的减少转子这一区域的变形,但这方式容易阻挡永磁体的磁力线进入定子,会导致电机效率降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子易变形、电机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子结构,包括:转子本体,转子本体上设置有磁钢槽组,磁钢槽组包括外层磁钢槽和内层磁钢槽,外层磁钢槽与内层磁钢槽之间形成导磁通道,导磁通道上开设有连接孔。
进一步地,导磁通道的靠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处的宽度为DT1,导磁通道的靠近转子本体的转轴孔14处的宽度为DT2,连接孔的直径为DK,其中,(DT1+DK)≤DT2。
进一步地,1.3×DT1≤DT2。
进一步地,外层磁钢槽包括:第一外层磁钢槽,第一外层磁钢槽位于转子本体的直轴的第一侧,第一外层磁钢槽的第一端朝向转子本体的转轴孔14处延伸并逐渐靠近转子本体的直轴设置,第一外层磁钢槽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转子本体的直轴设置;第二外层磁钢槽,第二外层磁钢槽位于与转子本体的直轴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二外层磁钢槽的第一端朝向转子本体的转轴孔14处延伸并逐渐靠近转子本体的直轴设置,第二外层磁钢槽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转子本体的直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外层磁钢槽的第一端与第二外层磁钢槽的第一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外层磁钢槽还包括:空气槽,空气槽的第一端与第一外层磁钢槽的第一端相连通,空气槽的第二端与第二外层磁钢槽的第一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外层磁钢槽还包括:第一折槽,第一折槽的第一端与第一外层磁钢槽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一折槽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转子本体的直轴设置,第一折槽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一外层磁钢槽的几何中心线具有第一夹角。
进一步地,第一折槽的第一端至第一折槽的第二端的宽度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第一折槽的靠近转子本体的直轴的一侧的侧壁末端至第一外层磁钢槽的远离转子本体的直轴的一侧的侧壁的延长线的距离为Ga,其中,Ga=N×g,g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长度,N为整数。
进一步地,外层磁钢槽还包括:第二折槽,第二折槽的第一端与第二外层磁钢槽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二折槽的第二端朝向转子本体的外边沿延伸并逐渐远离转子本体的直轴设置,第二折槽的几何中心线与第一外层磁钢槽的几何中心线具有第二夹角。
进一步地,转子结构还包括:永磁体,永磁体为多个,多个永磁体分别设置于第一外层磁钢槽、第二外层磁钢槽和内层磁钢槽内。
进一步地,设置于第一外层磁钢槽和第二外层磁钢槽内的永磁体的长度为L,设置于第一外层磁钢槽和第二外层磁钢槽内的永磁体之间的最大宽度为C,其中,0.8×C≤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611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直驱电机及电机系统
- 下一篇: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