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综合型强的铸造排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60708.1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4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白天明;延虎;刘浩;苏宏;龚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1533 重庆市合***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设置 法兰盘 排气歧管 安装件 本实用新型 排气孔 散热槽 四角处 腰型孔 综合型 铸造 排气歧管模具 表面开设 空间跨度 上下两端 生产效率 出气孔 大圆弧 定位孔 固定件 加强筋 上端 倒角 下端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综合型强的铸造排气歧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主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件,所述主体的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中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安装件的四角处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腰型孔,所述主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表面开设有四个排气孔,四个所述排气孔之间法兰盘的表面分别开设有三个散热槽,三个所述散热槽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法兰盘的四角处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腰型孔,所述法兰盘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若干大圆弧倒角。本实用新型空间跨度小,结构紧凑,同时排气歧管可以降低排气歧管模具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歧管领域,具体为一种综合型强的铸造排气歧管。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是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带有分歧的管路。对它的要求主要是,尽量减少排气阻力,并避免各缸之间相互干扰。排气过分集中时,各缸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也就是某缸排气时,正好碰到别的缸窜来的没有排净的废气。这样,就会增加排气的阻力,进而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解决的办法是,使各缸的排气尽量分开,每缸一个分支,或者两缸一个分支,并使每个分支尽量加长并独立成型以减少不同管内的气体相互影响,排气歧管应考虑到发动机动力性能、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能、排放标准、发动机的成本、匹配的整车前舱布置及温度场等,排气歧管长期在高温循环交变状态下工作,材料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直接影响到排气歧管的使用寿命。普通铸铁显然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在材料中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耐热、耐高温金属材料种类很多,但出于排气歧管复杂的形状,用于制造排气歧管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而且其成本必须满足汽车工业批量生产的需求。
现有的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目前排气歧管的第二管道2、第三管道3中间结构接近V字型结构,易产生高温热应力集中,发动机排气管(6)因温度过高导致排气歧管断裂。排气歧管断裂后,泄漏出来的高温气体会烧掉发动机周围的耐低温管路等零件,进而导致车辆起火发生严重安全问题,威胁用户和乘客生命安全;2、重量大、结构单一,各缸出来的管路长度相差较大,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发动机的功率,大大降低排气系统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型强的铸造排气歧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型强的铸造排气歧管,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主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若干固定件,所述主体的上端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中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安装件的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腰型孔,所述主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表面开设有四个排气孔,四个所述排气孔之间法兰盘的表面分别开设有三个散热槽,三个所述散热槽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法兰盘的四角处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腰型孔,所述法兰盘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若干大圆弧倒角。
优选的,三个所述散热槽位置均采用圆弧刀角。
优选的,所述主体分别与法兰盘、安装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与四个排气孔对应的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主体与加强筋为一体浇铸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筋,主体有单独做的加强筋,使主体结构加强,通过在发兰盘平散热槽,缓解热应力变形,同时在将定位孔固定设置在散热槽的两端,热变形时,往两边扩张收缩,所述散热槽位置均采用圆弧刀角,避免局部应力,通过在法兰盘边缘固定设置大弧角,缓解局部热应力变形,通过设置第一腰型孔、第二腰型孔避免安装件、法兰盘在安装的时候出现覆盖制作公差,便于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60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