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渗水地砖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58610.2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4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壮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建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层 储水层 储水槽 出水孔 集水槽 接通 渗水地砖 海绵 装配 存储 雨水 城市热岛效应 本实用新型 概率降低 温度过高 储水量 溢水口 填充 溢出 应用 蒸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渗水地砖,包括:透水层,透水层上开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内填充有填料,透水层上还开设有与集水槽的槽底接通的出水孔;以及,与透水层相装配的、开设有与出水孔接通的储水槽的储水层,储水层靠近透水层的一侧上开设有供超过储水层储水量的雨水溢出的溢水口;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透水层上装配储水层,储水层上开设有与出水孔接通的储水槽,当雨水从透水层透过时,可由储水槽进行存储,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储水槽内存储的水可以被蒸发至地面,从而起到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发生的概率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渗水地砖。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而一般的海绵城市生态地面系统中的渗水地砖通常只能将地面上的水排到地下,不能将水储蓄起来,因此在环境温度过高时,不能蒸发一定的水,从而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渗水地砖,具有能够存储雨水,从而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发生的概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渗水地砖,包括:透水层,所述透水层的承载面上开设有若干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填充有用于与所述透水层配合以使所述渗水地砖的承载面形成一个完整平面的填料,所述透水层上还开设有与所述集水槽的槽底接通的出水孔;以及,与所述透水层相装配的、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孔接通的储水槽的、用于将雨水进行存储的储水层,所述储水层靠近透水层的一侧上开设有供超过储水层储水量的部分雨水溢出的溢水口。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层上开设的集水槽及出水孔赋予了透水层能够将雨水从地上渗透至地下的功能,通过在透水层上装配储水层,储水层上开设有与出水孔接通的储水槽,当雨水从透水层透过时,可由储水槽进行存储,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储水槽内存储的水可以被蒸发至地面,从而起到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发生的概率降低,通过在储水层上开设溢水口,使得当雨水量超过储水层的储水量时,雨水可由溢水口溢出至地下,从而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同时也防止了当雨水超过储水层的储水量时由于渗水地砖无法继续排水而在地面集聚的情况发生,填料的设置使得渗水地砖的承载面仍然是一个完整平面,从而可以降低集水槽的开设对行人在透水地砖上行走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呈半圆柱形,且所述集水槽的轴向方向与所述渗水地砖的承载面平行。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集水槽设置为半圆柱形,使得当雨水流入集水槽内时,会沿集水槽的弧线较为方便地流入与集水槽槽底接通的出水孔内,从而使得雨水能够更快速地从透水层内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层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透水层遮蔽的面层,所述面层由透水沥青制成。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透水层上设置面层,面层将透水层进行罩设,一方面,面层对透水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渗水地砖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面层的设置能使得渗水地砖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更加美观,通过将面层设置为由透水沥青制成,使得雨水能够正常从面层上渗透至透水层,从而使得渗水地砖能够正常渗水。
进一步地,所述面层的厚度为1~2cm。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面层的厚度设置得太小,则面层对透水层的保护效用越小,甚至会使得面层失去其保护效用,面层的厚度设置得太大,则雨水从面层渗入至透水层的速度则会较慢,从而导致渗水地砖的渗水效果较差。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靠近所述集水槽的一侧的孔壁开设有倒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建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建昌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8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水景观步道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