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56652.2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4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J9/14 | 分类号: | B25J9/14;B25J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块 弹性件 夹持体 楔形块 夹持基座 夹持机构 滑槽 直线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 机械设备 配合连接 水平夹紧 相向布置 相向运动 形变状态 运动转化 驱动杆 掉落 滑动 复位 夹紧 腔体 甩出 平行 报废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基座和一对夹持体,在夹持基座的腔体中设有第一导向块和两个第二导向块,两个第二导向块相向布置且与第一导向块配合连接,第一导向块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楔形块,两个第二导向块上分别设有与楔形块对应的滑槽,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向块做直线运动,第一导向块上的楔形块在对应滑槽中滑动,从而将第一导向块沿X方向的运动转化为两个第二导向块沿Y方向的相向运动,实现夹持体的平行打开和关闭,由于驱动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时,弹性件仍处于预形变状态,夹持体在弹性件的弹力下保持水平夹紧力,实现对工件的夹紧,避免出现工件甩出伤人或工件掉落报废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夹持机构主要应用于轻型自动化产品线上,用于抓取轻而小的物品,进行相应的夹持和移送操作,在自动化装配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市场上的夹爪产品普遍都是采用直线导轨的导向承载方式,利用气缸驱动,使用单个楔形机构或者连杆机构实现夹爪的平行打开与关闭动作,然而直线导轨的导向承载方式负载轻,夹持力低,利用夹持机构夹持工件进行伸缩、旋转或者翻转等动作时,有明显的晃动现象,而且在气缸无气的状况下,由于夹爪的低夹持力容易出现工件甩出伤人或工件掉落报废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持机构,以解决现有的夹持机构负载轻,夹持力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基座和一对夹持体,所述夹持基座内设有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和预形变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随着所述驱动杆的运动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作用在所述驱动杆上;所述夹持基座的前端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中设有第一导向块和两个相向布置且与所述第一导向块配合连接的第二导向块,所述驱动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块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块分别与一对所述夹持体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块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楔形块,两个所述楔形块在所述第一导向块的上端面或下端面的投影相交且关于所述驱动杆的延伸方向对称,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块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楔形块对应的滑槽,所述第一导向块通过所述楔形块滑动扣合在所述滑槽中。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楔形块上分别设有移动柱,两个所述滑槽中分别设有通孔,所述腔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内壁上均设有导向槽,所述移动柱穿过所述通孔并可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块包括导向部和连接部,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侧壁,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上,所述夹持体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两侧敞开形成开口,所述连接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导向部,所述连接部封盖住所述腔体的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块相向布置,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配合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两个转接板,两个所述转接板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块的连接部外侧,一对所述夹持体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转接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体包括夹持端和固定端,一对所述夹持体的夹持端相向布置,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转接板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基座的外侧壁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转接板的对应位置处设有遮光片。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基座呈方形状布置,所述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也呈方形状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为单作用气缸,所述驱动杆为活塞杆;所述气缸包括缸筒、活塞、活塞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缸筒前后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活塞将所述缸筒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有杆腔内且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在所述前端盖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活塞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上设有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无杆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6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