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气管堵管塞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55768.4 | 申请日: | 2018-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1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莹;罗志华;王春燕;康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塞 人工气管 顶封 内塞 本实用新型 堵管塞 气管 鼻腔呼吸 密闭连接 人为控制 自行调节 内塞体 嵌套的 通气量 同圆心 外侧壁 外端面 圆心处 侧壁 敞口 顶面 管塞 滑入 提柄 整圆 杂物 同心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气管堵管塞,管塞为相互嵌套的外塞和内塞,内塞在横截面上为部分是带整圆外侧壁的内塞体,带有同圆心扇形的内塞腔,外塞在顶面设有外塞顶封,外塞顶封为圆心处设有提柄槽的同心扇形,外塞顶面的其余部分为敞口,外塞顶封的圆弧外端面与侧壁密闭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可以方便地人为控制从人工气管到鼻腔呼吸的转换。患者可以方便地自行调节控制,并且可以稳定地调节通气量,成本低廉而不会有将杂物带入气管、卡不紧,容易滑入气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件,具体说是一种人工气管堵管塞。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的患者会在喉部造口插入人工气管,随着病情的好转,将最原始的塑料气管套管更换为金属气管套管后,再从气管套管呼吸过度到鼻腔呼吸,需要一定过度时间及要求。目前金属套管并没有设置相应的装置来辅助实现转换。现有技术是用棉签或胶布堵管,会将纤维带入气管、卡不紧,容易滑入气管。也无法调节转换程度,因此难以配合患者适应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人工气管堵管塞,可以方便地控制从人工气管到鼻腔呼吸的转换,同时避免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的容易将杂物带入气管、卡不紧,容易滑入气管的问题。
所述的人工气管堵管塞,为相互嵌套的外塞和内塞,外塞和内塞均为内端小外端大的倒圆台状,内塞的外侧壁与外塞的内侧壁贴合;
所述内塞在横截面上为部分是带整圆外侧壁的内塞体,带有同圆心扇形的内塞腔,内塞体扇形弧度为180°~190°,内塞腔轴向贯通内塞;
所述外塞在顶面设有外塞顶封,所述外塞顶封为扇形,圆心处设有提柄槽的同心扇形,外塞顶封的扇形的角度大于等于内塞腔的扇形角,小于内塞腔的扇形角+10°,外塞顶面的其余部分为敞口,外塞顶封的圆弧外端面与侧壁密闭连接。
优选地,在外塞顶封的与外塞腔横截面上的分界边缘,平齐外塞顶封的底边设置有向外塞腔方向伸出2~4mm的柔性单向瓣膜;
在内塞腔的顶端开口处、沿内塞腔和内塞体的分界边缘设有向内塞腔方向伸出2~4mm的柔性单向瓣膜。
优选地,所述内塞的顶面一体设有向外伸出的提柄,提柄与内塞在内塞体圆心处连接,连接处为杆状。
优选地,所述外塞的外侧壁与轴心垂直设有凸出于外侧壁的橡胶封圈。
优选地,所述橡胶封圈设有2圈或3圈。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可以方便地人为控制从人工气管到鼻腔呼吸的转换。患者可以方便地自行调节控制,并且可以稳定地调节通气量,成本低廉而不会有将杂物带入气管、卡不紧,容易滑入气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人工气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塞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内塞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中:1—管塞,2—管帽,3—管身,4—外塞,5—外塞腔,6—外塞顶封,7—橡胶封圈,8—内塞,9—提柄,10—内塞腔,11—内塞体,12—提柄槽,13-柔性单向瓣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人工气管设有硬质的管身3,通常为略弯曲的金属管,管身首尾贯通,管身一端的外围固定设有管帽2,管身插在喉部体内连接气管,管帽留在体外,直径大于管身,可以防止管身滑入体内。
在管帽2一端的管身内设有管塞1。本实用新型的管塞1起到封堵人工气管的作用,还起到可以人为调节气管畅通程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未经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57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