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设备部件同轴度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54035.9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3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磊;周永胜;郭子学;姜秀珍;谢庆;胡士华;谢文雅;宋建蒙;张展毓;毕书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5/252 | 分类号: | G01B5/252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周庆路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设备 同轴度检查 细长管体 校验 装配 本实用新型 指示灯系统 电路连通 隔离衬套 机器寿命 实际工程 限位套筒 可移动 同轴度 筒体 中轴 测量 应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设备部件同轴度检查装置,包括外壳、隔离衬套、限位套筒、可移动针、指示灯系统,本装置利用电路连通的方式进行细长管体中轴度的校验,解决了细长管体在筒体不易测量的问题,为旋转设备装配的精度和机器寿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运用此方法进行部件的装配同轴度校验,在实际工程中可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旋转设备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设备部件同轴度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如附图1所示,待检查旋转设备包括执行旋转功能截面为圆形的筒体1、垂直设置于其上端面圆心处的细长管体2以及设置于筒体下端的法兰盘3,细长管体与筒体之间装配的同轴度是决定该设备装配质量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寿命,在装配过程中需对细长管体与筒体之间装配的同轴度进行校正,以满足机器装配精度的设计要求,由于该细长管体自身规格尺寸的限制,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同轴度检查装置及方法并无法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需要,故为此设计了一种旋转设备部件同轴度检查的装置及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设备部件同轴度检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旋转设备部件同轴度检查装置,包括外壳、隔离衬套、限位套筒、可移动针、指示灯系统,在外壳的中心处设置限位套筒,在限位套筒内设置可在其内上下移动的可移动针,在限位套筒与外壳之间设置隔离衬套,使可移动针与外壳之间不导电,指示灯系统包括电池、指示灯及导线,其中电池一端与可移动针的下端连通,另一端与指示灯连通,导线将电池与外壳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上部形成有与法兰盘对接的凹槽,以使外壳与法兰盘接触的同时,可利用螺钉将所述检查装置固定于法兰盘的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移动针具有由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的三部分结构,分别为最上端直径最小用于伸入待检查细长管体内的探测部,中间段直径第二大且与限位套筒内径相等用于在限位套筒内移动的移动部,和最下端直径最大用于与电池连通的外接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探测部的直径小于待检查的细长管体的内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套筒内部形成有供可移动针上下移动的腔体,腔体的内径与所述移动针中间段的移动部的外径相等,腔体的上端形成供探测部通过的圆孔,腔体的底部一侧形成有与腔体垂直的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用于在可移动针向上移动时对其限位的限位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和可移动针采用导电材料,隔离衬套采用非导电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移动针的底部连接手柄,手柄内形成有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槽,指示灯设置于手柄的下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壳与隔离衬套底座之间设置第一螺钉,一是用于将外壳与隔离衬套之间连接固定,二是通过将导线一端缠绕于第一螺钉上将导线与外壳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隔离衬套与限位套筒之间设置第二螺钉,用于将隔离衬套与限位套筒之间连接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壳与隔离衬套套身之间设置第三螺钉,用于将外壳与隔离衬套之间连接固定。
一种旋转设备部件同轴度检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将上述一种旋转设备部件同轴度检查装置装入旋转设备下部法兰内;
(2)用螺栓将检查具固定在下部法兰上;轴向留有2mm的间隙;
(3)向上轻抬可移动针,指示灯不亮即部件同轴度合格;向上轻抬可移动针,指示灯亮即部件同轴度不合格,需重新调整细长管体与筒体之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40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