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自动炒菜机的锅体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8421.7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平;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智味来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16 | 分类号: | A47J36/16;A47J36/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轴 搅拌装置 锅体 叶片连接单元 叶片驱动单元 本实用新型 连接杆两端 叶片安装部 自动炒菜机 搅拌电机 搅拌叶片 搅拌轴承 连接叶片 食物搅拌 叶片主体 连接杆 锅体内表面 形状一致 旋转搅拌 有效容积 主体元件 炒菜锅 搅拌棒 翻炒 粘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自动炒菜机的锅体搅拌装置,该装置包括搅拌叶片、叶片连接单元和叶片驱动单元,其中搅拌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和叶片安装部,叶片安装部设置在叶片主体两端;叶片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承、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承,所述叶片驱动单元包括搅拌电机;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叶片安装部和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叶片安装部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连接搅拌电机。本实用新型的锅体搅拌装置采用与锅体内表面形状一致的搅拌棒作为翻炒食物的主体元件,食物搅拌更充分、食物不易粘锅,同时保证了炒菜锅的有效容积,克服了传统旋转搅拌方式食物搅拌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炒菜机的锅体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炒菜机是一款现代科技产品、新一代智能烹饪设备,无油烟、无辐射、省油省电、自动翻炒,炒菜机还有自动炒、爆、炖等多功能。自动炒菜机方便、简单的操作让你只需轻轻一按,即可远离厨房油烟危害,轻松享受美味,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还可以根据型号的不同,适用于家庭、学校食堂、企业食堂、部队食堂及熟食品加工行业。目前市面上出现的自动炒菜机在实际的使用中还是会有很多弊端,由于自动炒菜机的锅体一般都是型号较大,所以在实际的使用中对翻炒时候的搅拌机构要求比较严格。且炒菜锅的搅拌装置直接决定了炒菜锅的有效容积大小,决定了锅体装置对于油、水、油烟的密封性,决定了菜品的搅拌是否充分、受热是否均匀。目前市面上适用于自动炒菜机锅体的搅拌装置是采用的旋转搅拌方式,这种搅拌方式在炒菜时,菜品因搅拌不充分而容易搅到一起,同时食物也容易粘锅;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往往将锅体设计成倾斜状,但是这就导致锅体有效容积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自动炒菜机的锅体搅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炒菜机搅拌不充分、食物粘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适用于自动炒菜机的锅体搅拌装置,所述锅体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叶片、两个叶片连接单元和叶片驱动单元;所述搅拌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和两个叶片安装部,叶片安装部设置在叶片主体两端;所述叶片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承、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承,所述叶片驱动单元包括搅拌电机,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叶片安装部和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叶片安装部和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连接搅拌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主体横向形状与锅体内表面形状一致,所述叶片主体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β满足其中h为锅体的高度,r为锅体内径,θ为经过搅拌右止点或左止点的锅体曲面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主体外部设置一层耐高温食品级硅胶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搅拌轴一体化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搅拌轴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搅拌轴一体化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搅拌轴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连接单元还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固定板、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固定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在第一轴承座上,第一轴承座安装在第一轴承座固定板上,第一轴承座固定板安装在锅体上;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第二轴承座上,第二轴承座安装在第二轴承座固定板上,第二轴承座固定板安装在锅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搅拌轴与搅拌电机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自动炒菜机的锅体搅拌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智味来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智味来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8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