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45820.8 | 申请日: | 2018-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0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芳;余智杰;章海鑫;陈文静;黄晓平;刘小龙;黄江峰;陶志英;傅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徐蕊 |
| 地址: | 330029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水端 进水端 大鲵 大鲵养殖池 饵料鱼 净化池 山泉水 养殖池 本实用新型 捕食能力 训练设施 野外生存 养殖 人工条件 游泳能力 排水沟 苗种 自然环境 野外 引水 上游 外部 培育 | ||
1.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山泉水净化池、大鲵养殖池、训练池和饵料鱼养殖池;山泉水净化池、大鲵养殖池、训练池和饵料鱼养殖池分别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山泉水净化池进水端连接溪流上游引水;山泉水净化池长3~5m,宽0.5~1.2m,深1~2m,水位保持0.8~1.0m;山泉水净化池出水端连接大鲵养殖池进水端;大鲵养殖池为室外地下长方形水池,长5~6m,宽1.0~1.5m,深0.6~1m,纵向与水平面的坡度为0.5°~2°,大鲵养殖池进水端高于大鲵养殖池出水端,平均水位控制在0.3~0.5m;大鲵养殖池沿水流方向的侧壁设有直径1.0~2.0m,高度0.5m的半圆形人工洞穴,每个人工洞穴均分别设有两个进出口,人工洞穴底部与大鲵养殖池底部齐平,底质相同;大鲵养殖池出水端连接训练池进水端;训练池长3~6m,宽3~6m,深度1.5~2.0m,水位0.5~1.2m;训练池出水端连接饵料鱼养殖池进水端 ;饵料鱼养殖池长3~6m,宽3~6m,深度1.5~2.0m,水位0.5~1.2m;饵料鱼养殖池出水端连接外部排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可以设置多个,每个独立通过大鲵养殖池进水端与山泉水净化池出水端连接,并且通过大鲵养殖池出水端与训练池进水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的池底铺设鹅卵石,并放置3~5块厚度为0.5-1.3倍水深的石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进水端设有直通截止阀,用来调节来水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进水端和出水端各设置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出水端设有水位控制设施,所述水位控制设施包括水位控制管、出水管和直角弯头;所述出水管穿透大鲵养殖与训练池之间的池壁,并向大鲵养殖池侧延伸0.03~0.05m ;在大鲵养殖池侧的所述出水管端连接有直角弯头;所述直角弯头的另一端连接有水位控制管,所述水位控制管垂直于水面;在所述水位控制管上距离大鲵养殖池底0.3~0.4m高度处设置若干直径0.01m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鲵养殖池与训练池相连的池壁上设置长方形大鲵进出通道,四角做成圆弧状,靠大鲵养殖池一端设有闸门,可控制开启时间;该长方形大鲵进出通道高度为10~15cm,宽度为10~15cm,离池底高度为20~30cm,在大鲵进出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台阶,每级台阶高10~15cm,宽15~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洞穴的上面覆盖板,盖板上设有拉环,盖板上覆盖浮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58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类养殖用水族缸粪便清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大棚的热量循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