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人孔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4403.1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7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铿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志铿 |
主分类号: | B63B19/14 | 分类号: | B63B19/14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6 | 代理人: | 林枫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孔盖 安全人孔盖 加高筒 本实用新型 透气管 人孔 船体 黏性 船舶机械 杠杆原理 呼吸顺畅 设备领域 有效解决 透气 磁块 盖合 灌入 孔盖 内壁 撬杆 支轴 海浪 杠杆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安全人孔盖结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全人孔盖结构,包括人孔、人孔盖、透气管和起撬装置。加高筒、透气管、磁块等设置,可使当人孔盖盖合时,人孔内保持透气,可有效解决人孔盖打开时海浪等灌入船体内部,或人孔盖盖合使人员于船体内难于保持呼吸顺畅的两难问题。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根据杠杆原理,起撬装置以固定于加高筒内壁的支轴为支点,撬杆为杠杆,人员可以较小的作用力破坏人孔盖与加高筒之间的黏性,使二者分离,进而方便人员从内部移动人孔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安全人孔盖结构。
背景技术
在船舶上,人孔上端一般位于船甲板上,人员打开人孔盖进入船体内部时,为保持人员呼吸顺畅,此时人孔盖不会盖上。但海上风浪较大,人孔盖保持打开状态,很容易造成海水灌入船体内部,影响船体内部设备的运行。
同时,船上各舱室的人孔盖关上以后,由于人孔盖自身的重量及人孔盖与人孔密封胶皮之间的黏性,人孔盖往往很难从内部打开,需要借助撬棍撬、葫芦拉、用锤子敲击人孔盖等方法使人孔盖从人孔座上脱离,以达到打开人孔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全人孔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安全人孔盖结构,包括人孔、人孔盖、透气管和起撬装置。
所述人孔设有向外凸出的加高筒,所述人孔盖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加高筒上面;所述加高筒侧面设有若干通孔,透气管一端安装于通孔内,透气管通过加高筒的通孔与人孔相互连通;透气管为波纹管,波纹管管壁上布有若干透气小孔。所述透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磁块,磁块直径大于通孔直径;所述通孔外侧面及通孔上面均与磁块适配的磁板。当磁块吸附遮挡于通孔外侧面时,透气管收纳于通孔内;当磁块吸附于通孔上面的磁板时,透气管被拉伸至通孔外,空气通过透气小孔、透气管、通孔进入加高筒、人孔内。加高筒、透气管、磁块等设置,可使当人孔盖盖合时,人孔内保持透气,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所述起撬装置包括支轴和撬杆,支轴安装于加高筒内壁上部,撬杆铰接于支轴;所述撬杆以支轴为分隔点,包括撬部和手把部,撬部长度大于支轴至加高筒端口的距离;撬部的长度小于手把部的长度。根据杠杆原理,起撬装置以固定于加高筒内壁的支轴为支点,撬杆为杠杆,人员可以较小的作用力破坏人孔盖与加高筒之间的黏性,使二者分离,进而方便人员从内部移动人孔盖。
优选的,所述磁块向内设有与通孔直径相匹配的卡块,提高磁块与通孔之间吸附连接的密封性,避免非检修时,海水、湿气等通过透气管等进入船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撬杆的手把部设有防滑纹,便于人员使用起撬装置,进而打开人孔盖。
优选的,所述人孔盖上面设有手把,方便人员取放人孔盖。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全人孔盖结构,包括人孔、人孔盖、透气管和起撬装置。加高筒、透气管、磁块等设置,可使当人孔盖盖合时,人孔内保持透气,可有效解决人孔盖打开时海浪等灌入船体内部,或人孔盖盖合使人员于船体内难于保持呼吸顺畅的两难问题。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根据杠杆原理,起撬装置以固定于加高筒内壁的支轴为支点,撬杆为杠杆,人员可以较小的作用力破坏人孔盖与加高筒之间的黏性,使二者分离,进而方便人员从内部移动人孔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起撬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志铿,未经蔡志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44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