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型燃油管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3410.X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0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施明刚;马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标榜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赵海波;孙燕波 |
地址: | 21442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油接头 接头颈部 进油接头 尼龙管 本实用新型 燃油管路 安全型 金属环 管路结构 焊接方式 密封性能 内部中空 油管接头 壁厚 缸体 管夹 管子 卡设 省时 双路 车身 发动机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型燃油管路结构,该管路结构包括主体部分的尼龙管(1)和分别安装在尼龙管(1)上的进油接头(2)和出油接头(3),其中所述进油接头(2)与车身相连,所述出油接头(3)与发动机的缸体相连,在所述进油接头(2)和出油接头(3)上设有一段内部中空壁厚较薄的接头颈部(3.1),在所述接头颈部(3.1)的外侧卡设金属环(4),所述金属环(4)将接头颈部(3.1)包裹起来以提高其强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焊接方式将油管接头与尼龙管连接在一起,不仅省时,而且密封性能较高,同时利用双路管夹能够很方便的同时固定住两根管子,不但节约成本,还节省了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管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型燃油管路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防火结构设计中,发动机火区为发动机中存在热源及易燃液体泄漏可能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存在发生火情的可能,因此需要在火区中开展针对性的防火设计,确保不会发生火情,并且在发生火情后避免火势的蔓延。其中,对于易燃液体输送管路,需具备防火等级设计,确保在发生火情时,管路不会因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泄漏易燃液体,从而导致火势的加剧。对于燃油管路而言,当发生火情时,通常会关断向发动机的燃油供应,将发动机停车。由于发动机中的高压燃油关断阀及其上游的一部分燃油管路通常位于发动机外部的核心机舱区域内,且该区域为火区,当发动机燃油阀关断后,阀门上游的燃油管路内尚有燃油存在。在发动机火区内着火的情况下,此部分余油将可能因燃油管路的破坏而泄漏从而加剧火势。目前,工业方主要以提升该段管路的结构强度来提升其防火等级,但一旦发生严重的火情,则依旧无法避免因余油泄漏产生更具危害性的结果。
以往发动机燃油管路中的连接管采用的是橡胶材料,这种材料不仅重量大,成本高,而且与各分零件之间的连接装配方式也比较复杂,先要将两端的油管接头尾端插入橡胶管,然后利用卡箍将连接部位固定住,以防两者脱落分离。同时油管接头存在比较薄弱且内部中空的颈部结构,导致该颈部结构位置容易因撞击而出现破损或裂开,导致管路中的燃油泄漏,从而引发火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型燃油管路结构,不但解决了重量大、成本高的缺陷,而且能确保油管接头薄弱处不易损坏开裂,以防止燃油泄漏而引发火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型燃油管路结构,该管路结构包括主体部分的尼龙管和分别安装在尼龙管上的进油接头和出油接头,其中所述进油接头与车身相连,所述出油接头与发动机的缸体相连,在所述出油接头和进油接头上设有一段内部中空壁厚较薄的接头颈部,在所述接头颈部的外侧卡设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将接头颈部包裹起来以提高其强度。
优选地,所述进油接头和出油接头与尼龙管之间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焊接方式包括摩擦焊接或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或热熔焊接。
优选地,在所述进油接头和出油接头上分别设有对称布置的用于插拔接头的弹性握持爪。
优选地,在尼龙管特定的位置上设有一个双路管夹,所述双路管夹包括供两路燃油管路结构的尼龙管穿过的管孔,同时在双路管夹上设有将整个管路系统固定并与钢板配合的插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摩擦焊接或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或热熔焊接焊接方式将油管接头与尼龙管连接在一起,不仅省时,而且密封性能较高,另外利用双路管夹能够很方便的同时固定住两根管子,不但节约成本,还节省了空间;
2、在出油接头内部中空壁厚较薄的接头颈部卡设金属环,使得撞击力直接作用到强度更高的金属环上,可以防止接头颈部因撞击而产生裂痕,防止燃油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标榜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标榜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34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