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3227.X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4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功新;孙占学;刘亚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槽 电热恒温箱 导气主管 菌种 连续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 导气支管 曝气头 侧壁 外壁 生物技术领域 隔板 垂直固定 内部螺纹 外部连接 空气泵 贯穿 延伸 等距 内壁 气泵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包括氧化槽,所述氧化槽外设有电热恒温箱,所述氧化槽外壁上固定设有导气主管,所述导气主管一端贯穿电热恒温箱侧壁并延伸至电热恒温箱外部连接有空气泵,所述空气泵固定在电热恒温箱外壁上,所述导气主管上等距且连通设有导气支管,所述导气支管远离导气主管的一端贯穿氧化槽侧壁并延伸至氧化槽内部螺纹连接有曝气头,两个所述曝气头之间的氧化槽内壁上垂直固定设有第一隔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浸铀菌种连续稳定的培养,提高浸铀菌种的质量和培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细菌堆浸技术的成熟,以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为主的科研团队相继在国内的一些铀矿成功进行了工业化细菌堆浸实验,然而,细菌堆浸的工业化应用却受到浸铀细菌扩大培养的制约,菌液的产量往往达不到堆浸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包括氧化槽,所述氧化槽外设有电热恒温箱,所述氧化槽外壁上固定设有导气主管,所述导气主管一端贯穿电热恒温箱侧壁并延伸至电热恒温箱外部连接有空气泵,所述空气泵固定在电热恒温箱外壁上,所述导气主管上等距且连通设有导气支管,所述导气支管远离导气主管的一端贯穿氧化槽侧壁并延伸至氧化槽内部螺纹连接有曝气头,两个所述曝气头之间的氧化槽内壁上垂直固定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两侧上均等距倾斜且固定设有挡板,所述第一隔板两侧均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其中一端固定在远离曝气头的氧化槽内壁上,所述氧化槽内壁上分别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且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第二隔板连接在氧化槽的同一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挡板上等距开设有横截面为梯形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远离氧化槽的一端贯穿电热恒温箱侧壁并延伸至电热恒温箱外部连接有培养素槽,所述进液管上设有蠕动泵。
优选的,所述电热恒温箱上设有透明箱盖。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氧化槽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氧化槽内分为多个空间,多个空间之间通过串联的方式来增加菌液的流动,通过蠕动泵将培养素槽中的营养物不断的加入到氧化槽中,而在另一端的出液管中又以相同的流速流出培养物,并且电热恒温箱为氧化槽内的菌种提供合适的培养温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浸铀菌种连续稳定的培养,提高浸铀菌种的质量和培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浸铀菌种连续培养装置的挡板的剖视图。
图中:氧化槽1、第一隔板2、挡板3、第二隔板4、电热恒温箱5、空气泵6、导气主管7、导气支管8、曝气头9、进液管10、培养素槽11、蠕动泵12、出液管13、通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32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壤修复复合菌剂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医学培养用摇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