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胃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2652.7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0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焦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套管 胃管 外套管 护板 胃管固定装置 穿孔 孔腔 医疗辅助用具 本实用新型 弹性回复力 使用安全性 彼此面对 病人鼻孔 病人头部 插入方向 同轴设置 轴线重合 装置操作 半圆板 弹簧部 固定带 锥台状 移位 鼻孔 两组 剖切 同轴 外壁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管固定装置。本装置包括护板,护板以固定带而固定于病人头部;护板上开设穿孔,穿孔处同轴的向病人鼻孔内延伸有外套管;外套管的孔腔内同轴设置有外壁呈锥台状的内套管,内套管可沿外套管孔腔而作轴向往复动作,且所述内套管被与内套管轴线重合的剖面剖切而形成两组彼此面对称的半圆板;本装置还包括弹性回复力方向与胃管相对鼻孔插入方向彼此反向的弹簧部。本装置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对胃管的牢靠固定,并有效避免避免胃管移位和脱落状况,胃管的使用安全性可得到显著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胃管使用时需由鼻孔插入,并经由咽部和食管而到达胃部,其目的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以便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留置胃管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胃管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胃管留置的时间和患者使用时的舒适性。传统胃管固定的方法多采用特制的医用胶带呈“工”形或“Y”形固定于患者的鼻翼及同侧面颊上,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包括:对于皮肤易出汗或油性肤质病人而言,上述医用胶带极易脱落而致胃管脱出,而对于昏迷躁动的患者,也常因固定不当而造成胃管的意外滑脱状况。一旦胃管意外脱落,就需重新置管,这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可能给病人造成粘膜损伤等不良并发症,同时也会进一步的加剧病人的经济负担。此外的,由于胃管的重量支撑在鼻腔,如果压迫时间过长,也会对患者鼻孔周围的皮肤造成伤害,这些都给病人及医护人员带来极大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胃管固定装置,其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对胃管的牢靠固定,并有效避免避免胃管移位和脱落状况,胃管的使用安全性可得到显著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布置于病人鼻部的护板,护板以固定带而固定于病人头部;护板上贯穿开设有供胃管通行以便穿入病人鼻孔的穿孔,穿孔处同轴的向病人鼻孔内延伸有外套管;外套管的孔腔内同轴设置有外壁呈锥台状的内套管,内套管可沿外套管孔腔而作轴向往复动作,且所述内套管被与内套管轴线重合的剖面剖切而形成两组彼此面对称的半圆板;外套管的孔腔为与内套管锥状外壁同坡度和同方向布置的锥孔状,且外套管的锥孔状孔腔的锥顶处孔径小于内套管锥状外壁的锥底处外径而大于内套管锥状外壁的锥顶处外径;本装置还包括弹性回复力方向与胃管相对鼻孔插入方向彼此反向的弹簧部,弹簧部与半圆板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内套管存在收拢及打开两种位置状态:当内套管处于收拢状态时,两组半圆板彼此呈哈夫节状对合,此时内套管管径等于或小于胃管外径;当内套管处于打开状态时,内套管克服弹簧部的弹性回复力而沿外套管管腔的锥面滑行,此时两组半圆板因胃管外壁的挤压而作径向的相离动作,直至两组半圆板的内弧面所围合形成的孔的孔径大于胃管外径。
优选的,所述弹簧部为压缩弹簧;以外套管的与护板结合处为固定端而相对的另一端为外套管的悬置端,所述外套管的孔腔为阶梯孔且小孔径段位于悬置端处,外套管的大孔径段为由外套管的固定端向小口径段处孔径逐渐增大的锥孔状结构;弹簧部的一端固定于外套管孔腔的孔肩,而弹簧部的另一端沿外套管轴向延伸并固定于相应半圆板的板端处;外套管的小孔径段孔径大于胃管外径。
优选的,所述内套管的锥顶面处设置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的外环面直径大于外套管孔腔的锥顶处孔径。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为一组并布置于病人的一侧鼻孔处,护板上相对病人的另一侧鼻孔而贯穿开设有呼吸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为两根且分别穿设固定于位于护板两端部处的固定孔上;以两根固定带的固定于固定孔的一端为固定带的系着端,而固定端的相对的另一端为延伸端,两根固定带的延伸端以魔术贴粘接彼此。
优选的,所述护板外形呈长方板状,护板的各角端处布置圆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26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胃管
- 下一篇:一种消化内科护理流食供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