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水小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2375.X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4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平;冯羽;李娜;吴小鹏;高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金平 |
主分类号: | E03D13/00 | 分类号: | E03D1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林艳艳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水小便器 下水口 排便 本实用新型 排污管路 软管 下水管 小便器 安全卫生 存水弯管 节水效果 软管接头 室内空间 维护方便 卫生洁具 依次设置 留置腔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水小便器。该节水小便器包括小便器主体、开设在小便器主体底部的下水口、与下水口连接的排污管路,所述排污管路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下水口接头、排便软管接头、排便软管、排便软管留置腔及下水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去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存水弯管,节水效果明显,同时有效隔绝了下水管与室内空间的连通,安全卫生,其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是目前一种较为理想的节水小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水小便器。
背景技术
传统使用的小便器均设有存水弯管,目的是为了隔断下水管道与室内空间,起到卫生、防味等效果,但是在使用中需将尿液等污物冲过存水弯管,再换入洁净存水,水资源浪费较大。目前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直接去除存水弯管的小便器产品,同时为防止异味在小便池内放入挥发性除味材料等,去除了存水需求,冲洗时用水量也随之减少,但是由于下水管道可与室内直接连通,放入除味材料仅能冲淡异味并不能消除,而且管道内的细菌等有害物质会与室内产生流通,卫生安全隐患极大,即使再增设一些封闭式改进,也无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此外,在文献中也公开了一些去除存水弯管的设计,如专利号为201420184043.5,实用新型名称为节水小便器的专利,其同样去除了存水弯管,为解决除味杀菌问题,采用在冲洗水中加入杀菌清洁药液混合后,再形成加压溶气饱和水从出水管排出进行冲洗。该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小便器的除菌、抑味目的,但是依然未能解决下水管道与室内空间的隔断问题且使用成本较高,另外依据国家GB-2005标准,节水型小便器用水量为3升,并对供水压力有一定要求,在水压不稳定时,如压力过大,则这种形式的泡沫水极易冲溅出小便器,给卫生清洁带来不便。除上述问题外,由于小便器作为尿液排放使用原因,使用一段时间后,在排污管路中极易结垢形成堵塞,因常规结构设计,人们不能以目测等简单方式判断是否需更换、清理部件,给使用和维护带来一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水小便器,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节水小便器,包括小便器主体、开设在小便器主体底部的下水口、与下水口连接的排污管路,所述排污管路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下水口接头、排便软管接头、排便软管、排便软管留置腔及下水管,其中,下水口接头安装在小便器主体的下水口上,排便软管接头通过活接头与下水口接头连接,排便软管留置腔的上端口与排便软管接头配接,其下端口连接有下水管,排便软管置于排便软管留置腔内,排便软管为自吸合片状结构,其上端设有外翻边,其上部两侧呈相对向内收束的弧形结构,其下部自吸合片状结构部上端的软管内腔扩充有导流槽,排便软管的外翻边置于排便软管留置腔的上端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便软管留置腔为管状透明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排便软管下部的自吸合片状结构部呈S形弯曲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去除了存水弯管,采用独特的排污管路设计,排污管路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下水口接头、排便软管接头、排便软管、排便软管留置腔及下水管,各部件配合紧密,密封性好;排便软管为自吸合片状结构,其上端设有外翻边,其上部两侧呈相对向内收束的弧形结构,其下部自吸合片状结构部上端的软管内腔扩充有导流槽,排便软管的外翻边置于排便软管留置腔的上端口上,本实用新型排便软管结构设计有效隔绝了下水管与室内空间的连通,安全卫生,由于排便软管上的导流槽设计,可以加速污物的排放,降低尿垢的形成,延长排便软管的使用寿命。
2、由于所述排便软管留置腔为管状透明结构,人们可以通过目测方便的观察到部件使用状态,即时进行更换维护,方便使用。
3、由于排便软管下部的自吸合片状结构部呈S形弯曲形状,可以进一步增强空间隔断效果,便于污物的加速排放,而且可以缩短排便软管长度尺寸,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金平,未经李金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23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度可调的智能马桶
- 下一篇:一种市政工程PVC排水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