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39420.6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8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8;H01Q1/50;H01Q1/52;H01Q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接地结构 馈电结构 天线组件 辐射体 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 电容耦合方式 耦合馈电方式 传输信号 间隔设置 馈电方式 天线间隔 信号传递 一端连接 接地 隔离度 独立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第一天线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一馈电结构和第一接地结构,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一辐射体通过电容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第一接地结构的一端与第一辐射体的一端连接,第一接地结构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天线与第一天线间隔设置,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二天线位于第一接地结构的两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组件,通过将第一天线的馈电方式设置为耦合馈电方式,且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二天线位于第一接地结构的两侧,可以提高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进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各个天线之间信号传递的独立性与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外观、尺寸有了更高的追求。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电子设备逐渐向小型化和轻薄化发展,这对于电子设备(如手机)的天线的要求也是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关技术中,天线与天线之间相隔较近,隔离度较差,影响电子设备信号的传送与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具有结构简单、信号传递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一馈电结构和第一接地结构,所述第一馈电结构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馈电结构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通过电容耦合方式传输信号,所述第一接地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结构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馈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天线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结构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通过将第一天线的馈电方式设置为耦合馈电方式,且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二天线位于第一接地结构的两侧,第一接地结构可以将接收到的电能量通入大地,第一接地结构可以作为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屏障,以将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二天线有效地隔离开,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信号干扰,提高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进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各个天线之间信号传递的独立性与稳定性,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为如上所述的天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天线的馈电方式设置为耦合馈电方式,且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二天线位于第一接地结构的两侧,第一接地结构可以将接收到的电能量通入大地,第一接地结构可以作为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屏障,以将第一馈电结构与第二天线有效地隔离开,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信号干扰,提高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进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各个天线之间信号传递的独立性与稳定性,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子设备1,显示单元10,壳体20,
天线组件30,
第一天线300,第一辐射体301,第一馈电结构302,第一接地结构3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39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