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料电池堆的紧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8097.2 | 申请日: | 2018-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7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张苹;欧阳洵;陈真;朱俊娥;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248 | 分类号: | H01M8/248;H01M8/24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陆惠中;王永伟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绑带 反弧 正弧 燃料电池堆 紧固装置 侧面 后尾板 圆弧面 前尾 套在 尾板 本实用新型 层叠方向 受力均匀 紧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的紧固装置,包括设于燃料电池堆层叠方向两端的前尾板和后尾板、第一反弧部、第一正弧部、第二反弧部、第二正弧部、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以及第三绑带,第一反弧部的圆弧面背向前尾板地设置在前尾板的侧面,第一正弧部的圆弧面朝向前尾板地设置在前尾板的侧面,第二反弧部设置在后尾板的侧面,第二正弧部设置在后尾板的侧面,第一绑带套在第一反弧部的两端和第二反弧部的两端上,第二绑带套在第一正弧部的圆弧面和第二正弧部的圆弧面上,第三绑带套在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以及燃料电池堆的侧面上,第一反弧部、第一正弧部、第二反弧部以及第二正弧部分别由弹性材料制成。紧固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且使燃料电池堆的受力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的燃料电池堆的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由于其效率高、零排放、启动温度低,非常适用于于交通运输、固定式发电以及便携式领域。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将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应用于汽车领域。由于单片电池的电压小,无法满足汽车动力的需求,因此需要将若干块单电池串联组装在一起构成电堆,并通过机械压力紧固,如果紧固压力过大,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膜电极或极板等关键零部件的破裂或变形,甚至刺穿撕裂,同时还会降低气体扩散层的气孔率,引起气体泄露、性能降低、寿命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如果紧固压力过小,容易增大接触电阻,造成电堆性能下降,所以,适当的紧固压力对于电堆的性能、安全方法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通常,复杂的紧固方法容易带来较多的应力集中问题和繁琐的组装程序,可靠性不高,效率低,因此,寻找一种简易、紧凑、重量轻的紧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多数电堆紧固采用螺杆紧固的方式。其中,螺杆紧固方式存在许多固有的劣势。首先,增加了电堆的截面积,进而增大了电堆体积,不利于提高电堆的体积功率密度。其次,螺杆与螺母紧固的位置应力大,通常要求尾板具有一定的厚度来均匀的传导压力,为此必须增加尾板的厚度,这样就会增加体积和重量,这对于提高电堆的功率密度是不利的。最后,由于多组螺杆需要紧固,组装和拆卸过程繁琐,效率低,而且很难保证每组螺杆间力的一致性,造成电堆受力不均匀。
申请号为201710138182.2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紧固结构,顺次包括气口端板、气口端集流板、流场板与膜电极组、盲端集流板和电堆弹性补偿结构,上述结构依次用多组拉带结构紧固,拉带结构包括U型金属拉带,金属拉带的末端折弯成与T型螺栓的圆杆匹配的圆环后焊接在金属拉带的拉带末端搭接处,金属拉带上的T型螺栓穿过气口端板上的固定孔,通过螺母与气口端板连接紧固。该紧固结构局限性在于:1.采用弹簧和压板的方式来实现电堆弹性补偿结构,增加了燃料电池体积和重量;2.采用拉带结构紧固,在进行组装时,金属拉带与T型螺栓的匹配以及靠螺母与气口端板连接紧固,该结构实际操作复杂,且对紧固力的一致性和装堆工艺要求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紧凑、受力均匀、维修和拆卸方便且节约成本的燃料电池堆的紧固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的紧固装置,包括设于燃料电池堆层叠方向两端的前尾板和后尾板,燃料电池堆的紧固装置还包括第一反弧部、第一正弧部、第二反弧部、第二正弧部、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以及第三绑带,第一反弧部的圆弧面背向前尾板地设置在前尾板的侧面,第一正弧部的圆弧面朝向前尾板地设置在前尾板的侧面,第二反弧部的圆弧面背向后尾板地设置在后尾板的侧面,第二正弧部的圆弧面朝向后尾板地设置在后尾板的侧面,第一绑带套在第一反弧部的两端和第二反弧部的两端上,第二绑带套在第一正弧部的圆弧面和第二正弧部的圆弧面上,第三绑带套在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以及燃料电池堆的侧面上,第一反弧部、第一正弧部、第二反弧部以及第二正弧部分别由弹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80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钒电池的别墅用应急供电电源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