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强光眩目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28072.2 | 申请日: | 2018-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0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 发明(设计)人: | 计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计金波 |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31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挡光片 光片 防强光 夹角为 衍射光 条边 挡光 强光 驾驶员视线 锯齿状边缘 杂散光影响 车辆车道 固定支架 距离相等 行车车道 不透明 锯齿状 延伸线 眼瞳孔 左前方 对向 杂散 遮挡 覆盖 | ||
一种防强光眩目装置,结构为两片形状相同的档光片与固定支架组成(图1),实现了只减弱本车左前方对向车辆车道10—15米开始向前区域的强光,确保档光片不遮挡本车行车车道区域且不产生衍射光等杂散光影响驾驶员视线。本装置的档光片为两片形状相同,且挡光片之间的距离(图中12)与驾驶员的两眼瞳孔距离相等;挡光片形状为档光片下部的两条边交叉或两条边的延伸线交叉的三角形或多边形,且挡光下部左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50°,挡光片下部右边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50°;使用时,对挡光片的边缘做锯齿状处理,且挡光片锯齿状边缘的截面做不透明覆盖,可防止挡光片边缘会产生衍射光等杂散光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与汽车交会防强光眩目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夜间行车时,往往会开启远光灯,相信每位有过驾驶或者行车经历的人对汽车大灯都是深恶痛绝的,它能在两车相会时,让人由于强光眩目处于盲点,使人看不清前面的路况,影响行车安全。这是因为人眼受到车灯强光刺激时,瞳孔由正常的2-5毫米左右自动收缩为1毫米或者更小,使进光量减少,会车后由于瞳孔来不及回复,进光量骤减,出现类似夜盲的现象,另外强光突然照射到眼睛,眼睛在接受强光照射后,眼球视网膜中的感光色素迅速被分解、并且强光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了伤害,从而使视网膜对光的敏感性迅速下降,在短时间内出现视觉障碍,因此看不清路面,众多交通事故由此发生。为了实现把对向车道的强光衰减防眩目,而且本向车道前方视线不受或少受影响,采用在眼睛左前方设置局部挡光装置,来实现只遮挡来车方向的车辆大灯的强光,不遮挡自己车辆的灯光目的。目前实现类似局部档光的防眩目的方法有:1、利用液晶片电至变色,进行前方局部档强光防眩目的。2、利用在眼镜镜片上自上而下镀锥形膜遮挡,进行前方局部档强光防眩目的。3、在眼镜左右镜片左上角安装三角形档光片,进行前方局部档强光防眩目的。方法1因为使用液晶片实现档强光防眩目功能,但是液晶片内有偏振片的透光率会影响本向车道的视线。方法2与方法3在遮挡对向强光时,因为要保证本向车道的视线范围不被遮挡,两眼两片挡光片的右部边缘与对向车辆左恻大灯的左边边缘贴近,因挡光片的边缘没有经过技术处理,在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内的挡光片右边边缘会产生的衍射光等杂散光线,影响驾驶员前方的视线,且由于两眼视线的互补特性,两档光片间的距离与两眼的瞳孔距离不相等,两档光片遮挡范围位置不相同,不能保证本车行车视线范围不被遮挡。这些装置虽可把对方车辆大灯的光变暗,但要么驾驶员本向行车道会被部分遮挡,要么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内增加的杂散光线,依然存在看不清路况的情形,使用效果不佳,三种类似防眩目的办法基本没有实用价值。为夜晚行车安全提供保障,真正达到遮挡区域为本车左前方对向车辆车道10—15米开始向前区域,减弱对向车辆大灯强光,确保不遮挡驾驶员本车行车道内的视线的目的。为此,本人开发出一种实用新型防强光眩目装置。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计金波,未经计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8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青少年预控变焦眼镜
- 下一篇:一种旋调式偏振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