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心砖生产循环下料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4304.7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7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统国;吴靖江;李健;肖成才;陈宝龙;叶雨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3/02 | 分类号: | B28B1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杆 储料罐 空心砖 隔离罐 下料口 端盖 本实用新型 上下滑动 生产循环 下料设备 细杆 壳体底部开口 非圆心位置 隔离罐内壁 圆柱状壳体 底部封闭 滑动贴合 两段结构 平板侧壁 上细下粗 竖杆顶部 不均匀 侧壁 粗段 底面 下端 下料 浇铸 转动 隔离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心砖生产循环下料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空心砖浇铸下料不均匀,不定量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储料罐,储料罐为圆柱状壳体,壳体底部开口且安装有端盖,端盖将储料罐底部封闭且可相对储料罐转动,端盖的非圆心位置开有第一下料口,第一下料口下方安装有隔离罐,隔离罐侧壁的底部开有第二下料口,隔离罐内安装有一根可上下滑动的竖杆,竖杆为上细下粗的两段结构,竖杆的粗段下端伸出隔离罐底面外,竖杆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平的第一平板,第一平板下方设有套装在竖杆的细杆部分上的第二平板,第二平板可在竖杆的细杆部分上下滑动,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侧壁和隔离罐内壁滑动贴合;本实用新型工作高效,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空心砖生产循环下料设备。
背景技术
空心砖是近年内建筑行业常用的墙体主材,由于质轻、消耗原材少等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建筑部门首先推荐的产品。空心砖采用模具浇铸生产,目前在浇铸时,多将模具排列整齐置于下料机下方,下料机多采用绞龙实现下料,下料时下料机将大量的料堆至多个模具上,然后由工人摊平使料均匀灌注进每个模具内;此种方法存在诸多缺点,首先,下料机将料堆放在模具上然后由工人摊平,此过程工人劳动量大,速度慢,且容易出现每个模具内灌注不均匀的问题;其次,绞龙下料不容易控制下料量,下料过多造成浪费且工人需要清理,下料过少模具内浇铸量不够;再有,一批模具浇铸完后,需要停机更换模具,浪费时间,降低效率。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下料设备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心砖生产循环下料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空心砖浇铸下料不均匀,不定量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储料罐,储料罐为圆柱状壳体,壳体底部开口且安装有端盖,端盖将储料罐底部封闭且可相对储料罐转动,端盖的非圆心位置开有第一下料口,第一下料口下方安装有隔离罐,隔离罐侧壁的底部开有第二下料口,隔离罐内安装有一根可上下滑动的竖杆,竖杆为上细下粗的两段结构,竖杆的粗段下端伸出隔离罐底面外,竖杆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平的第一平板,第一平板下方设有套装在竖杆的细杆部分上的第二平板,第二平板可在竖杆的细杆部分上下滑动,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侧壁和隔离罐内壁滑动贴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高效,材料利用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挤压出料时隔离罐处的放大图。
图4为端盖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储料罐1,储料罐1为圆柱状壳体,壳体底部开口且安装有端盖2,端盖2将储料罐1底部封闭且可相对储料罐1转动,端盖2的非圆心位置开有第一下料口3,第一下料口3下方安装有隔离罐4,隔离罐4侧壁的底部开有第二下料口5,隔离罐4内安装有一根可上下滑动的竖杆6,竖杆6为上细下粗的两段结构,竖杆6的粗段下端伸出隔离罐4底面外,竖杆6顶部固定安装有水平的第一平板7,第一平板7下方设有套装在竖杆6的细杆部分上的第二平板8,第二平板8可在竖杆6的细杆部分上下滑动,第一平板7和第二平板8侧壁和隔离罐4内壁滑动贴合。
为实现端盖2在储料罐1底部的可转动安装,所述的储料罐1侧壁的底部开有一个环形槽9,端盖2的侧壁均布有多个可沿端盖2径向滑动的卡块10,卡块10可向内弹出卡进环形槽9内,卡块10上表面为光滑曲面,滑块下表面为平面。
为驱动端盖2转动,所述的端盖2一侧安装有第一齿轮11,端盖2外缘设有轮齿,端盖2的轮齿和第一齿轮11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43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