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导丝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2530.1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1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翁玉麟;牛冬子;石全;刘宝瑞;谷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顾祥安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丝 球囊 通孔 病变位置 导管 扩张导管 末端管 药物球 减小 本实用新型 结合药物 收缩状态 药物涂层 有效预防 治疗效果 轴线平行 跟踪性 双通道 血管球 再狭窄 连线 推送 切开 损伤 穿过 血管 延伸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多导丝药物球囊扩张导管,包括末端管、表面有药物涂层的球囊及具有双通道的导管,一第一导丝可依次穿过末端管、第一通孔并经过球囊的外表面后由第二通孔进入导管的一个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连线与球囊的轴线平行;还包括至少一根第二导丝,其设置在球囊外,且至少从球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其长度大于球囊在收缩状态的长度。本方案的多导丝能够实现病变位置的充分切开,减小体积,便于进入到病变位置,同时减小对内膜的损伤,改善导管沿导丝的跟踪性,提升了整体推送效果,能够对严重的病变位置进行治疗,结合药物涂层,有效预防了血管球囊扩张血管后的再狭窄,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多导丝药物球囊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血管疾病,主要指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血管疾病、功能性血管疾病、血管的真性肿瘤性疾病等。除真性血管组织肿瘤与少数先天性血管疾病外,多种血管疾病,不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腔狭窄(器质性或痉挛性)或闭塞,使器官(心、脑、肾、肠道及肢体等)罹患缺血性改变(急性或慢性)。部分血管疾病呈现限局性扩张为瘤样病变。动脉瘤一旦形成多逐渐扩大,不经治疗多数有突然破裂致死的危险。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导管技术和材料、计算机等科学的迅速发展,血管内介入技术在治疗血管病方面日臻成熟,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受到医生与患者的肯定,目前已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其一般是将具有紧密折叠的球囊的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系统并被送到病变位置,在该位置使用一定的压力使球囊膨胀。球囊可以膨胀至一定的直径和长度,从而可以对病变位置进行切割、扩张、敷药等操作。
时至今日,球囊扩张导管已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它是血管内介入手术中最常用的血管腔内器具,既可用于扩张病变部位及输送支架,也可当作支持导管开通血管病变段,其从结构上分为头端、球囊囊体、连接段、输送杆四个部分。
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一些切割球囊,这些切割球囊是在球囊表面装置金属刀片,在扩张的同时对血管内壁斑块组织进行切割,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135128.4 介绍的一种球囊表面载有药物的切割球囊扩张导管,切割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切割球囊导管本体和药物涂层,其中,切割球囊导管本体包括球囊,所述球囊的表面设有多个刀片,且在球囊及刀片的表面涂覆药物涂层。
但是球囊表面在装置刀片后使得其整体尺寸变大,在球囊收缩状态下难以通过迂回扭曲的血管,同时在球囊扩张状态下切割时容易受力不均匀,造成切割不尽或者过度切割,导致内膜损伤较大。
同时,药物涂层往往是将抗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通过基质涂层涂布于球囊表面,当球囊到达病变血管壁并被撑开扩张,与血管壁内膜接触时,通过加压快速释放和转移药物,使得药物在局部起到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从而对内膜增生引发再狭窄起预防作用。
但是,药物涂层球囊在使用时,需要在扩张前尽可能的保留药物不被血流冲走,在扩张后的短时间内(通常不超过60秒)迅速的释放药物至血管壁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通过多导丝配合在扩张时进行病变位置的切割及球囊的定位,结合药物涂层进行增生的预防,从而提供一种治疗效果佳的多导丝药物球囊扩张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导丝药物球囊扩张导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末端管、表面涂覆有药物涂层的球囊及具有双通道的导管,
一第一导丝可依次穿过末端管、第一通孔并经过所述球囊的外表面后由第二通孔进入导管的一个通道,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连线与所述球囊的轴线平行;
还包括至少一根第二导丝,其设置在所述球囊外部,且至少从所述球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其长度大于所述球囊在收缩状态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2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囊扩张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改良型可留置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