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电闸智能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21631.7 | 申请日: | 2018-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6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蔡本晓;陈江星;彭辉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L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闸 智能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 开关状态 门锁 压力薄膜传感器 监控系统设计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管理 安全隐患 家用智能 内部电路 实时监测 特性检测 无人状态 无线通信 数据处理 门电 家居 巡查 改造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电闸智能监测系统;目前家用智能家居及实验室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复杂、成本昂贵、安装不便等缺点,本实用新型能在无需更换实验室门锁和改造实验室电闸内部电路的情况下,利用压力薄膜传感器的特性检测电闸以及门锁的开关状态,通过STM32单片机结合ZigBee协议实现数据处理与无线通信,从而实现多个实验室电闸以及门的开关状态的实时监测。既节省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巡查实验室门电安全的人力浪费,又降低了实验实验室在无人状态时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使用于智能检测及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电闸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zigbee联网等网络技术与传感系统的结合。检测智能化与至自动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尤其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传感器、通信模块与单片机结合作为通信单元。可以实现传感系统组网。随着usb通信接口、串口通信接口的普及。物联网与互联网进一步组网,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与采集;目前家用智能家居及实验室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复杂、成本昂贵、安装不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门、电闸智能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电闸智能监测系统,包括从机节点和主控中心;从机节点包括门状态检测模块、电闸状态检测模块、第一单片机、第一电源模块、第一zigbee通信模块;
所述的主控中心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zigbee通信模块、第二电源模块、TFT液晶显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和LED报警模块;
所述的门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压力薄膜和第一电阻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的电闸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压力薄膜和第二电阻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的第一压力薄膜与第一电阻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二压力薄膜与第二电阻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第一电阻电压转换模块和第二电阻电压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单片机连接,第一电源模块给第一单片机供电;第一单片机通过第一zigbee通信模块与第二zigbee通信模块通信;第二zigbee通信模块将信号发送给第二单片机,第二电源模块给第二单片机供电,所述的第二单片机将输出信号分别发送给TFT液晶显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和LED报警模块。
所述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为干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无需对实验室及家庭现有强电电路进行改造;能耗少。采用干电池供电使用安全、便捷。检测效果灵敏。系统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电闸智能监测系统,包括从机节点和主控中心;从机节点包括门状态检测模块、电闸状态检测模块、第一单片机、第一干电池第一zigbee通信模块;
所述的主控中心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zigbee通信模块、第二干电池、TFT液晶显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和LED报警模块;
所述的门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压力薄膜和第一电阻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的电闸状态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压力薄膜和第二电阻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的第一压力薄膜与第一电阻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二压力薄膜与第二电阻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第一电阻电压转换模块和第二电阻电压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单片机连接,第一干电池给第一单片机供电;第一单片机通过第一zigbee通信模块与第二zigbee通信模块通信;第二zigbee通信模块将信号发送给第二单片机,第二干电池给第二单片机供电,所述的第二单片机将输出信号分别发送给TFT液晶显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和LED报警模块。
本实用新型为基于单片机的门、电闸压力检测。通过压力检测来判断门是否关上及电智的开关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1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