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垂体瘤切除鞍膈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1534.8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5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朝阳;万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朝阳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6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 垂体瘤切除 手柄 撑开装置 外侧端部 保护器 刮圈 圆柱体结构 脑脊液漏 手柄两端 肿瘤残留 肿瘤组织 可塑形 颈段 破损 切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体瘤切除鞍膈保护器,包括鞍膈撑开装置、手柄和刮圈,手柄为圆柱体结构,手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外侧端部通过可塑形颈段连接鞍膈撑开装置,第二连接杆的外侧端部连接刮圈,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使用过程中可有效保护鞍膈,防止鞍膈破损导致脑脊液漏,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组织,减少肿瘤残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垂体瘤切除鞍膈保护器。
背景技术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男性略多于女性,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
鞍膈即颅底的硬脑膜覆盖在垂体窝上方的水平位的膈板,在视交叉下方。呈长方形,其表面下凹或平直。鞍膈中央的小孔称膈孔,有垂体柄通过。
目前垂体瘤切除手术过程中无保护装置,容易损伤鞍膈导致脑脊液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体瘤切除鞍膈保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垂体瘤切除鞍膈保护器,包括鞍膈撑开装置、手柄和刮圈,所述手柄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手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外侧端部通过可塑形颈段连接鞍膈撑开装置,所述可塑形颈段采用钛合金制成;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端部连接刮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均为12cm-16cm。
优选的,所述鞍膈撑开装置为水滴状结构,所述鞍膈撑开装置上设有钛合金网,所述钛合金网的孔径为1mm。
优选的,所述刮圈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制成,所述刮圈的直径为4mm-6mm。
优选的,所述手柄外壁上设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使用过程中可有效保护鞍膈,防止鞍膈破损导致脑脊液漏,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组织,减少肿瘤残留。
(2)本实用新型中,可塑形颈段采用钛合金制成,能够调整鞍膈撑开装置的角度,适用于不同方向撑开。
(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刮圈具有刮勺作用,能够对质硬肿瘤予以刮除,且可刮除附于硬膜或海绵室间隙内的肿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垂体瘤切除鞍膈保护器,包括鞍膈撑开装置1、手柄2和刮圈3,所述手柄2为圆柱体结构,手柄2外壁上设有防滑纹8,能够起到防滑作用;所述手柄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4外侧端部通过可塑形颈段6连接鞍膈撑开装置1,所述可塑形颈段6采用钛合金制成,能够调整鞍膈撑开装置的角度,适用于不同方向撑开;所述第二连接杆5的外侧端部连接刮圈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朝阳,未经周朝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1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装式神经分离器
- 下一篇:用于分离后腹膜的可视球囊扩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