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板栗破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0888.0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9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琳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耿媛媛 |
地址: | 250002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壳 底板 板栗破壳器 转动轴 上板 本实用新型 底板上表面 可转动连接 便于携带 随身携带 向下凸起 下表面 去壳 突刺 板栗 食用 | ||
为解决食用板栗过程中去壳困难、容易产生危险以及不便于随身携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板栗破壳器,包括破壳底板、转动轴、通过转动轴可转动连接于破壳底板的破壳上板,所述破壳上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破壳的若干个向下凸起的突刺,所述破壳底板上表面设有一定深度的凹槽,本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便于携带,而且使用安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栗加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板栗破壳器。
背景技术
板栗多生产于中国北部省份,具有有补肾健脾、强身健体、益胃平肝等功效,但是现有的板栗破壳装置不但结构复杂,而且装置整体较大,不方便随身携带与使用,虽然如专利CN 204410632 U中所述的一种板栗破壳器结构较为简单,体型较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人用手拿板栗在刀片上来回滑动,使用过程中如不注意则很容易产生危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食用板栗过程中去壳困难、容易产生危险以及不便于随身携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板栗破壳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板栗破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破壳底板、转动轴、通过转动轴可转动连接于破壳底板的破壳上板,所述破壳上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破壳的若干个向下凸起的突刺,所述破壳底板上表面设有一定深度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突刺均布于破壳上板的下表面,突刺为向下的刚性锥形突刺,竖直向下的高度为2~3mm。
进一步的,所述破壳底板的凹槽深度为3~15mm。
进一步的,所述便携式板栗破壳器还包括用于调整破壳底板凹槽深度的垫板,所述垫板具有一定厚度且外形尺寸与凹槽相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破壳底板的凹槽和垫板的上表面均为不光滑表面,具有一定摩擦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与垫板的上表面与板栗接触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大于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破壳底板与破壳上板突刺之间的挤压,可以使板栗外壳破碎,便于去除外壳;
2、破壳底板内部的凹槽以及具有一定摩擦力的凹槽上表面可以有效防止在挤压过程中板栗滑出;
3、通过在破壳底板凹槽内放置垫板,调整凹槽深度,从而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板栗;
4、整体结构人无需接触,只需将板栗置于破壳底板内部的凹槽内,然后盖上破壳上板,通过突刺来将板栗外壳刺碎,避免在破壳过程中产生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板栗破壳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破壳底板,2-破壳上板,3-转轴,4-突刺,5-凹槽。
下面结合附图1-2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便携式板栗破壳器,主要包括矩形的破壳底板1、转动轴3以及通过转动轴3可转动连接与破壳底板1上的破壳上板2,所述破壳上板1的下表面上均布有5行×3列共15个竖直向下的高度为2mm的刚性圆锥形突刺4,所述破壳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深度为5mm的凹槽5用于防止破壳过程中板栗滑出。
此外,上述便携式板栗破壳器还包括若干个用于调整凹槽5深度的橡胶或者塑料垫板,所述垫板厚度为1mm,尺寸与凹槽5相同,凹槽5与垫板的上表面与板栗接触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大于0.8。
突刺4的数量、高度以及密度分布可根据如板栗大小、外壳厚度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破壳上板2前端的突刺4的长度略大于后端的长度,但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是一致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琳,未经杨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08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胀冷缩原理皮带输送热辐射核桃仁与红衣分离智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椰子剥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