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激活建筑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0577.4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1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曲世琳;韩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E04B1/74;E04B1/8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层 水泵 地源热泵 围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 建筑节能 外保温层 供水管 回水管 抹灰层 热激活 连通 室内 辐射和对流 输出端连接 空调机组 运行费用 出水口 节能性 嵌入盘 输出端 舒适度 外墙层 换热 蓄能 装机容量 媒介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激活建筑节能系统,包括外保温层、混凝土层、U型管、抹灰层、地源热泵和水泵,所述外墙层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内均匀设有U型管,且混凝土层远离外保温层的一侧设有抹灰层,所述地源热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设有供水管,所述水泵通过供水管与U型管连通,所述U型管的出水口设有回水管,且通过回水管与地源热泵连通。本实用新型围护结构内嵌入盘管,以水作为媒介使围护结构维持在合适的温度,使围护结构蓄能,并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与室内换热,不仅节省了空调机组运行费用,而且降低了其装机容量,减少了初投资,具有高舒适度和节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激活建筑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逐渐接近三成。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据此推断,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因此建筑节能成为了节能减排中重要的一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能量转移到高能耗效率或低能耗成本期再释放,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不仅节省了空调机组运行费用,而且降低了其装机容量,减少了初投资,设有热激活系统的建筑相比其他类型建筑,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也更低。从结构上,热激活节能系统可以位于建筑的屋顶,地面或外墙围护结构,与空气系统相比,热激活节能系统将制冷表面与建筑的结构相耦合,使热激活系统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且通过其辐射性能可以降低对水温的要求,在满足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在夏天用更高的水温供冷、冬天用更低的水温供热,也就意味着更低品位的能源可以被利用,避免了传统空调由于大量送风带来的“吹风感”、“空调病”和风机噪声,也避免了空气系统运行时会吹出灰尘这一缺陷,不需要经常清洁散热器或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激活建筑节能系统,包括外保温层、混凝土层、U型管、抹灰层、地源热泵和水泵,所述外墙层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内均匀设有U型管,且混凝土层远离外保温层的一侧设有抹灰层,所述地源热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设有供水管,所述水泵通过供水管与U型管连通,所述U型管的出水口设有回水管,且通过回水管与地源热泵连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保温层、混凝土层、U型管、抹灰层所构成的外围护结构具有大表面辐射特性,与建筑结构相耦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U型管采用的是PE-RT管,管径为20mm,管间距为200mm,质量流量0.167kg/s,并通过钢筋束缚在混凝土层中。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保温层采用较低传热系数的石墨聚苯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热激活建筑节能系统在结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基础上,热激活建筑系统配合有结合辅助冷热源,与可再生能源系统联合供冷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能量转移到高能耗效率或低能耗成本期再释放,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不仅节省了空调机组运行费用,而且降低了其装机容量,减少了初投资,设有热激活系统的建筑相比其他类型建筑,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也更低。从结构上,热激活节能系统可以位于建筑的屋顶,地面或外墙围护结构,与空气系统相比,热激活节能系统将制冷表面与建筑的结构相耦合,使热激活系统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且通过其辐射性能可以降低对水温的要求,在满足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在夏天用更高的水温供冷、冬天用更低的水温供热,也就意味着更低品位的能源可以被利用,避免了传统空调由于大量送风带来的“吹风感”、“空调病”和风机噪声,也避免了空气系统运行时会吹出灰尘这一缺陷,不需要经常清洁散热器或过滤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行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05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处理模块和空气机
- 下一篇:一种带孔隔膜式水蓄冷蓄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