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焙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排气与传热多功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13501.9 | 申请日: | 201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2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新;杨则恒;李文明;陈飞;王业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7D5/00 | 分类号: | F27D5/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传热管 焙烧 多功能装置 锂离子电池电极 本实用新型 电极材料 固定框架 传热 同一水平面 底部封闭 加热过程 强化传热 竖直放置 物料脱水 排气管 圆筒形 管口 排出 匣钵 分解 释放 | ||
1.一种用于焙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排气与传热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装置包括多根多孔排气传热管(1)和用于固定多孔排气传热管(1)的固定框架(2);所述多孔排气传热管(1)为底部封闭的圆筒形排气管;通过所述固定框架(2)使所述多孔排气传热管(1)竖直放置,且所有的多孔排气传热管(1)的管口处于同一水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排气传热管(1)的底部设置为倒置的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框架(2)与所述多孔排气传热管(1)的固定位置使在固定框架(2)下部的多孔排气传热管(1)的高度≥配套使用的匣钵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固定框架(2)下部的多孔排气传热管(1)的圆筒管壁上均布通气孔,用于排出气体和强化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孔的尺寸为50μ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多孔排气传热管(1)通过固定框架(2)的固定呈横向或纵向或混合规则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框架(2)上设置有把手(3)以便取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与传热多功能装置的材质为陶瓷、刚玉或金属材料等耐火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排气传热管(1)的圆筒直径为3-100mm,壁厚为1-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排气传热管(1)和固定框架(2)为整体结构或组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35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粉料分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组合式受电弓碳滑板碳端角焙烧匣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