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用防阻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13007.2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2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再英;上官志鹏;赵星檑;高鑫;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B5/40 | 分类号: | B03B5/40;B03B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叶轴 扇叶 浅槽分选机 水平介质流 煤炭颗粒 扇叶组 重介质 悬浮 本实用新型 防阻塞装置 溢流堰 布设 流通量 间隙形成 锐角夹角 受力平衡 外界动力 轴向延伸 散开 安装座 螺旋线 轴向 转动 堵塞 延伸 中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用防阻塞装置,包括扇叶轴安装座和扇叶轴,扇叶轴上设置有三列扇叶组,扇叶组包括多个沿扇叶轴轴向布设的扇叶,三列扇叶组中扇叶之间的间隙形成沿扇叶轴轴向延伸的螺旋线,所述扇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扇叶轴的径向呈锐角夹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扇叶和扇叶轴不需要外界动力,仅在水平介质流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转动,打破溢流堰内悬浮的煤炭颗粒的受力平衡,从而使悬浮的煤炭颗粒散开,继而被水平介质流带走,避免悬浮的煤炭颗粒堵塞溢流堰,扇叶的布设增加了扇叶与水平介质流的接触面积,同时不会影响煤的流通量,不会破坏重介质浅槽分选机中介质密度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用防阻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煤炭生产与消费最大的国家,煤炭资源在我国总体资源中仍然占到了70%左右。在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煤炭分选是最经济有效的洁净煤技术。重介质浅槽分选机是目前选煤工艺中较为先进的一种单元设备,因其优良的特点,已经在我国各大中小煤矿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不断实践应用中,科研人员已经对链条、刮板以及上升流等工艺设备和控制参数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且有的已经在投入使用中。
重介质浅槽分选机依据阿基米德定律原理在重力场中对煤炭进行分选,重介质浅槽分选机内设置有溢流堰,当重介质浅槽分选机工作时,重介质浅槽分选机内即有水平介质流流过,低于水平介质流的介质密度的轻产物会漂浮在上方,并在水平介质流的作用下流过溢流堰,高于水平介质流的介质密度的物料会沉到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的底部,以此完成煤炭分选。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当煤的密度与重介悬浮液的密度相同时,煤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这样的煤炭颗粒处会悬浮在悬浮液中。一般,浅槽中浮在悬浮液表面的煤炭是由悬浮液的水平流带走的,但是因水平流力度大小有限,因此水平流可以带走完全漂浮的煤炭颗粒,但是对于悬浮状态的煤炭颗粒则会因受力不足而无能为力,因此对于悬浮状态的煤炭颗粒会一直悬浮在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的溢流堰处,造成溢流堰堵塞,导致分选的轻产物精煤无法正常排除,严重影响生产的效率。
为解决这个问题,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的分选现场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一旦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的浅槽的溢流堰发现堵塞,则进行人力疏通。但是这种疏通方法既费人力又有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用防阻塞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扇叶和扇叶轴不需要外界动力,仅在水平介质流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转动,打破溢流堰内悬浮的煤炭颗粒的受力平衡,从而使悬浮的煤炭颗粒散开,继而被水平介质流带走,避免悬浮的煤炭颗粒堵塞溢流堰,扇叶的布设增加了扇叶与水平介质流的接触面积,同时不会影响煤的流通量,不会破坏重介质浅槽分选机中介质密度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用防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溢流堰两侧的扇叶轴安装座和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扇叶轴安装座上的扇叶轴,所述溢流堰的两侧均开设有供所述扇叶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扇叶轴上设置有三列扇叶组,所述扇叶组包括多个沿所述扇叶轴轴向布设的扇叶,三列所述扇叶组中扇叶之间的间隙形成沿扇叶轴轴向延伸的螺旋线,所述扇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扇叶轴的径向呈锐角夹角。
上述的一种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用防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相接的存储器和上位机,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参数输入模块和用于检测所述扇叶轴转速的转速检测模块,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报警模块。
上述的一种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用防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检测模块为霍尔转速传感器。
上述的一种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用防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扇叶轴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3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豆膜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打孔带式螺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