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穴模具取产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11972.6 | 申请日: | 201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5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皮琳;周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宜曼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陈正兴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配件 基架 气路 气腔 吸嘴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产品装置 抽气口 出气口 模具 气管 机械臂运动 真空发生器 模具型腔 内部中空 平面区域 生产效率 污物污染 机械臂 可密封 吸附口 侧壁 紧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穴模具取产品装置,包括基架、气路分配件和多个吸嘴,基架安装于机械臂上,并可随机械臂运动;多个吸嘴装于基架上,并与模具型腔中的多个产品一一对应,吸嘴的一端为可密封紧贴产品的外侧面的平面区域的吸附口,另一端为抽气口;气路分配件内部中空形成气腔,气路分配件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连气腔的进气口和至少一个通连气腔的出气口,出气口通过第一气管与真空发生器通连,多个进气口则分别通过第二气管与相应的抽气口通连。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生产效率并防止产品受污物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穴模具取产品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产品(例如连接器配件)在一模多穴(或称一模多腔)的注塑模具中成型、脱模,并剪去料头(或称水口)后的示意图,所述产品并排分布,开模后,产品朝外的表面整个或者至少部分区域为平面。其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料头与多个所述产品的连接部位的横面截积极小,且型腔对产品的包紧力较大,开模后,如模具的顶针未向外将产品从模具的型腔中顶出的情况下,人工或者机械手夹住料头的外端并外拉,即可将料头拉出,并使料头与产品拉分离,而多个所述产品则停留在型腔内;接着,通过顶针将产品顶出型腔,并掉落到地面或者注塑机的机台上;然后,通过人工将地面或者机台上的产品拾起并放置到产品收集箱中,完成产品的收集工作。
但这种方式存在如下不足:1、通过人工将掉落地面或者机台的产品拾起并放置到产品收集箱,存在效率低且成本高的问题。2、地面或者机台可能有残留的机油或者污水等污物,容易粘于产品上,对产品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多穴模具取产品装置,旨在实现产品的自动收集工作,并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防止产品受污物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穴模具取产品装置,包括:
基架,所述基架安装于机械臂上,并可随机械臂运动;
多个吸嘴,多个所述吸嘴装于基架上,并与模具型腔中的多个产品一一对应,吸嘴的一端为可密封紧贴产品的外侧面的平面区域的吸附口,另一端为抽气口;以及
气路分配件,所述气路分配件内部中空形成气腔,气路分配件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连气腔的进气口和至少一个通连气腔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第一气管与真空发生器通连,多个进气口则分别通过第二气管与相应的抽气口通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装于机械臂的基架上设置有多个与型腔中的产品一一对应的吸嘴,并将该吸嘴通过气管和气路分配件与真空发生器连接。模具开模后,在先保持动模中的顶针不动的情况下,驱使脱料头机械手带动夹具运动至将料头夹住并外拉,以使料头与产品分离,从而将料头单独取出并移动放置到相应的料头收集区;接着,由机械臂驱动基架移动至其上的吸嘴的吸附口与相应的产品的外侧面的平面区域相贴;然后,真空发生器抽气,便气嘴内部形成真空,并将产品吸住;紧接着,模具的顶针在驱动机构(例如注塑机的顶杆)的驱动下,将产品推出型腔,而机械臂则驱动基架随产品同步移动,从而完成产品的脱模操作。此后,机械臂驱动基架移动至产品收集区(例如收集箱)的上方(最好能将基架翻转至吸附口朝下),最后,真空发生器停止抽气以撤销对产品的吸附力,使产品能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进产品收集区内,从而完成一次取多穴模具的取产品操作,而取产品装置则在机械臂的驱动下移动至取产品等待工位并等待下一次多穴模具的取产品工作。由于整个取产品过程无须人工进行且不会接触污物,因而可提高生产效率并防止产品受污物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产品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产品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穴模具取产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穴模具取产品装置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宜曼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宜曼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1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模具顶针板二次顶出机构
- 下一篇:一种易脱模的注塑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