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辅助后排乘车人员观察的汽车后视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9869.8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1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黎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栢强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B60R1/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8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中国澳门文第*** | 国省代码: | 中国澳门;8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汽车后视镜装置 后排 安装面 后视 乘车 本实用新型 测距装置 警示装置 安装孔 固定面 连接件 玻璃 处理器 车柱 下车 体内 电连接 广角镜 探测车 障碍物 车况 观察 前车 车门 交通事故 观测 开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后排乘车人员观察的汽车后视镜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用于固定于车柱的固定面以及用于安装后视玻璃的安装面,安装面安装有后视玻璃,后视玻璃设有安装孔,壳体通过安装孔固定有广角镜,所述固定面连接有连接件并通过连接件固定于车柱;壳体内设有用于探测车后方障碍物的测距装置;壳体的安装面设有警示装置。壳体内还设有处理器,处理器分别与警示装置、测距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针对后排乘车人员设计的汽车后视镜装置,使得后排乘车人员在下车时可对车后方车况进行观测,亦能让后方来车知悉前车有人下车,这样便起了内外兼顾的作用,避免车门突然开门引起交通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后排乘车人员观察的汽车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因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也是越来越多,其中,汽车开门造成的事故尤为多,汽车停车后,后门的开启风险一般都是通过司机来提示,而目前实际当中,司机常常忽略提示或还来不及提示,后排乘车人员就直接打开车门导致事故发生,而后排乘车人员没有提前预警或不知后方车况,而导致该事故很容易出现。
有时前排乘车人员亦会疏忽或没有留意后方车况,便直接打开车门亦会出现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辅助后排乘车人员观察的汽车后视镜装置,在后排乘车人员下车时,能够让其预知后方车况,避免汽车后门突然开门撞击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辅助后排乘车人员观察的汽车后视镜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用于固定于车柱的固定面以及用于安装后视玻璃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安装有后视玻璃,后视玻璃设有安装孔,壳体通过安装孔固定有广角镜,所述固定面连接有连接件并通过连接件固定于车柱。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螺钉或铆钉。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磁铁或吸盘或双面胶。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探测车后方障碍物的测距装置;壳体的安装面设有警示装置,警示装置包括警示灯、警示屏、警示发声器中的至少一种;壳体内还设有处理器,处理器分别与警示装置、测距装置电连接;当车后方障碍物小于一定阈值时,处理器控制警示装置工作。
优选地,后视玻璃为透明玻璃,其表面设有半透反射膜,警示灯设置于壳体外框内。当内部警示灯不发光时,后视玻璃作为反射玻璃用;当警示灯发光时,警示灯发出的光透过后视玻璃以及半透反射膜,进入人眼,起到警示效果。
优选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监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与处理器、测距装置电连接;当车速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在行驶时,处理器以及测距装置待机。当车速传感器检测到车辆怠速或停车时,处理器以及测距装置可以工作,也可以停止工作。
优选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监测车距的测距装置,测距装置与处理器、车速传感器电连接;当测距装置在车辆行驶时,处理器以及测距装置可以工作,也可以停止工作。
优选地,车内还设有用于触发的触发单元, 触发单元与处理器电连接;当车内乘客触动触发单元时, 处理器、测距装置、警示灯设置、警示铃及警示屏工作。
进一步地,固定面与安装面活动连接,固定面与安装面之间设有气弹簧,气弹簧的一端与固定面铰接,气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面铰接。
进一步地,固定面的内端部与安装面活动连接,且固定面的外端部通过折叠结构与安装面连接,外端部通过折叠结构能向安装面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结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安装面的外端部铰接,固定面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有丝杆,丝杆活动连接于固定面,丝杆螺纹连接有螺母,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螺母铰接,伺服电机与处理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栢强,未经黎栢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98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