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修井机双向倾斜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09383.4 | 申请日: | 201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0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田恒;李文艳;张超;李鹤;郭少飞;柴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19/00 | 分类号: | E21B19/00;E21B4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富华 |
| 地址: | 30028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支腿 修井机 倾角传感器 后尾梁 倾斜监测系统 车载修井机 底盘车 本实用新型 数据采集器 安全保障 安全隐患 报警信号 数据电缆 依次连接 显示器 测量 | ||
一种车载修井机双向倾斜监测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盘车、后尾梁、液压支腿,液压支腿包括前液压支腿、后液压支腿,后尾梁设置在底盘车的后部,在所述后尾梁的中心线上固定安装有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显示器通过数据电缆依次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测量所述修井机相对于水平面的侧倾斜角度和仰俯角度。其有益效果是能够准确显示修井机的侧倾斜角度,避免人为判断存在安全隐患;在修井机作业时侧倾斜角度和仰俯角度一旦超过设定的极限值,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为修井机作业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修井机监测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修井机双向倾斜监测系统,属于石油开发车载修井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载钻修机是石油工程钻井、修井作业的专用设备,在底盘车上设置有横梁和纵梁,后尾梁位于底盘后部。为了防止修井机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后倾翻或侧倾翻,要求底盘车在纵向和横向保持水平。现有修井机是通过前后四个液压支腿的伸出量,克服地面不平等影响因素,保证修井机水平度达到要求。在现场施工中,通常液压支腿的伸出量仅靠目测,根据操作者的经验来判断,并不能实现修井机的真正水平,为修井机作业带来极大的风险。作业时,修井机提升负荷超出最大钩载或出现其他意外情况,修井机容易倾斜侧翻,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车载钻修机依靠目测调整液压支腿存在安全隐患、修井机在作业过程中提升负荷超出最大钩载时,易发生侧倾翻或后倾翻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修井机双向倾斜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修井机双向倾斜监测系统包括底盘车、后尾梁、液压支腿,液压支腿包括前液压支腿、后液压支腿,后尾梁设置在底盘车的后部,在所述后尾梁的中心线上固定安装有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显示器通过数据电缆依次连接。
所述倾角传感器测量所述修井机相对于水平面的侧倾斜角度和仰俯角度。
所述数据采集器接收到所述倾角传感器测得的侧倾斜角度和仰俯角度信号,并通过换算与数据采集器内设的侧倾角度和仰俯角度极限值进行比较;当超过极限值时,数据采集器会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液压支腿的操作杆、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修井机的后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准确显示修井机的侧倾斜角度,避免人为判断存在安全隐患;在修井机作业时侧倾斜角度和仰俯角度一旦超过设定的极限值,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为修井机作业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中:1.底盘车,2.倾角传感器,3.数据采集器,4.显示器,5.操作杆,6.前液压支腿,7.后液压支腿,8.后尾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列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发明的精神,都应该包括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附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修井机双向倾斜监测系统,包括底盘车1、后尾梁8、液压支腿,液压支腿包括前液压支腿6、后液压支腿7,后尾梁8设置在所述底盘车1的后部,在所述后尾梁8的中心线上固定安装有倾角传感器2;倾角传感器2、数据采集器3、显示器4通过数据电缆依次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2测量所述修井机相对于水平面的侧倾斜角度和仰俯角度。
所述数据采集器3接收到所述倾角传感器2测得的侧倾斜角度和仰俯角度信号,并通过换算与数据采集器3内设的侧倾角度和仰俯角度极限值进行比较;当超过所设定的极限值时,数据采集器3会发出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9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