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用铅连铜连体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8039.3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4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黄爱福;陈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华拓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2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柱 端子连接 端子座 端柱 连体 通孔 连接端柱 铜端子 蓄电池用 注塑成型 连接段 外侧面 焊接 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 蓄电池盖板 蓄电池 盖板本体 盖板封盖 组装效率 凹凸面 粘结胶 穿入 胶封 壳体 埋入 组装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蓄电池用铅连铜连体端子,包括铜端子和端子座,端子座呈Z型,具有一体注塑成型的基座、端子连接端柱和极柱连接端柱,端子连接端柱和极柱连接端柱相应位于基座的两端,铜端子的连接段埋入端子连接端柱,并且与端子连接端柱注塑成型连接,形成连体端子,铜端子的连接段的外侧面和端子座的外侧面均为凹凸面,极柱连接端柱开设有极柱通孔。生产蓄电池盖板时,将连体端子与盖板本体注塑成型连接。组装时,只需将盖板封盖于蓄电池的壳体上,同时将极柱顶端穿入极柱通孔内,然后将极柱与极柱通孔焊接在一起,焊接完再用少量粘结胶胶封于极柱通孔内,使得极柱与端子座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组装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蓄电池用铅连铜连体端子。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包括壳体01和盖板02等部件,盖板02上开设有极柱通孔03,极柱通孔03底端的周侧壁延伸设有用于放置O型圈的缩径凸环04。盖板02的极柱通孔03与蓄电池的极柱之间装配有铜端子(未图示),用于外接用电装置。在传统的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盖板02与铜端子是相互分离的两种独立的部件。蓄电池在组装过程中,为了完成盖板02与铜端子的组装,需要将铜端子以烧焊的方式焊接于蓄电池的极柱的顶端上,然后再将盖板02盖合于壳体01上,使得焊接有铜端子的极柱穿入极柱通孔03内,为了增加铜端子与盖板02之间的密封性,在缩径凸环04上放置O型圈,然后再滴加粘合胶于极柱通孔03内,将铜端子完全胶固于盖板02上。
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使用粘合胶密封极柱通孔03的牢固性不够,铜端子容易发生轴向窜动,盖板02与铜端子之间容易产生缝隙,硫酸电解液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沿着极柱表面爬升至极柱顶端及端子位置,存在爬酸或漏酸的风险。
2、组装过程繁琐,组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时组装效率高,且连接牢固,防止爬酸的蓄电池用铅连铜连体端子。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蓄电池用铅连铜连体端子,包括铜端子和端子座,所述端子座呈Z型,具有一体注塑成型的基座、端子连接端柱和极柱连接端柱,所述基座呈条状,所述端子连接端柱位于所述基座的一端,并且朝上设置,所述极柱连接端柱位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并且朝下设置,所述铜端子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端子头和连接段,所述铜端子的连接段埋入所述端子连接端柱,并且与所述端子连接端柱注塑成型连接,形成连体端子,所述铜端子的连接段的外侧壁开设有复数道第一环状沟槽,并且于所述第一环状沟槽之间相错形成复数道第一凸环;
所述端子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复数道第二环状沟槽,并且于所述第二环状沟槽之间相错形成复数道第二凸环,所述极柱连接端柱开设有供蓄电池的极柱穿入的极柱通孔,所述极柱通孔的周侧壁为光滑侧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用铅连铜连体端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生产蓄电池盖板时,先将铜端子与端子座注塑成型连接,形成连体端子,再将该连体端子与盖板本体注塑成型连接,因此,铜端子、端子座和盖板本体三者相应固定在一起,形成一整体。与传统的组装方式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在组装时,只需将蓄电池盖板封盖于蓄电池的壳体上,同时将蓄电池的极柱顶端穿入极柱通孔内,然后将极柱与极柱通孔焊接在一起,焊接完再用少量粘结胶胶封于极柱通孔内,使得极柱与端子座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组装效率高,无需使用密封圈,粘合胶的用量大大减少。此外,第一环状沟槽与第一凸环共同形成凹凸面,该凹凸面可增加铜端子与端子座之间的咬合力,以增加铜端子与端子座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同时,第二环状沟槽与第二凸环共同形成凹凸面,该凹凸面可增加端子座与盖板本体之间的咬合力,以增加端子座与盖板本体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这样,可防止端子座和铜端子在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甚至滑脱,导致蓄电池存在爬酸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铜端子的第一凸环的外周沿为椭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华拓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华拓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8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极耳优化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池加工注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