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5186.5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5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奕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奕德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林柳岑;贺亮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质 铁质 嵌合柱 容置槽 穿孔 底面 夹合部 嵌合式 嵌合 烹饪 热膨胀 导热 凹设成型 上下贯穿 突出形成 相对位移 导热板 接合面 贯穿 板体 包覆 夹设 铸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其中包含一铝质部及一铁质部。铝质部为一板体且包含有一容置槽及多个嵌合柱,容置槽凹设成型于铝质部的底面;嵌合柱向下突出形成于容置槽的槽底;铁质部为一片体且嵌合于容置槽中并上下贯穿有多个穿孔,嵌合柱贯穿铁质部的穿孔且嵌合柱的底面突出有一夹合部抵靠于铁质部的底面。藉由使铝质部以铸造方式包覆嵌合于铁质部外,因此铝质部可形成嵌合柱来贯穿穿孔,并且铁质部夹设于铝质部的容置槽的槽底及嵌合柱的夹合部之间,可使铁质部紧密结合于铝质部,且不会因不同的热膨胀程度而使接合面相对位移而导致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电用品,尤指一种用于电磁炉的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标榜较安全的烹煮热源供应装置,其运作方式是以电磁效应使放置于其上方的锅具发热,进一步可使锅具内部的食材因此而煮熟。然而,因为必须以电磁效应使锅具发热,所以锅具必须要有铁质的成分,因此例如陶瓷等材质的锅具则无法以电磁炉加热来达成烹煮食材的功效,于是市面上发展出一种电磁炉用的导热板,用以使陶瓷等材质的锅具也可以以电磁炉加热来达成烹煮食材的功效。
现有技术中的导热板,是以一层铁板以及一层铝板组成,利用铁板来对应电磁炉的电磁效应进而发热,再以铝板加以传递其热能至上方的锅具,藉此不论任何材质的锅具皆可以通过导热板来用电磁炉来加热以烹煮食材。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导热板是将一片平面铁板以及一片平面铝板以高周波熔接或是高压冲床等方式接合而成,使其在使用上会有以下缺点:
第一,因为铁与铝的热膨胀系数不相同,所以在加热时,铁板与铝板的接合面会容易因为不同程度的膨胀而使两者的接合处因为相对位移而分离进而导致损毁。
第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导热板是一个表面平滑的板体,且在使用时是贴靠于电磁炉的加热面,如此一来,则会因热传导的效率不够快,而使得导热板贴靠于电磁炉的一面的温度已达到电磁炉的安全开关断电的标准,但其实其用以贴靠于锅具的一面的温度却并不如预期而无法持续加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其铁质部与其铝质部是以嵌合的方式相互紧密结合,使其不会因为不同程度的膨胀而使两者脱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其中包含:
一铝质部,其为一板体且包含有一烹煮面及一接合面,且该铝质部进一步包含有一容置槽,其凹设成型于该接合面;多个嵌合柱,其突出形成于该容置槽的槽底,且各该嵌合柱的端部突出有一夹合部;
一铁质部,其为一片体且紧密嵌合于该铝质部的该容置槽中,该铁质部包含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贴合于该容置槽的槽底;该铁质部贯穿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有多个穿孔;该铝质部的该多个嵌合柱分别贯穿紧迫于该铁质部的该多个穿孔,且各该嵌合柱的该夹合部紧密抵靠于该铁质部的该第二面。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其中该铝质部进一步包含有多个脚柱,其突出形成于该接合面,该多个脚柱突出于该接合面的距离大于该多个嵌合柱突出于该接合面的距离。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其中该多个脚柱环绕间隔设置于该铁质部的外侧。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其中该铝质部进一步包含有一环凸缘,其突出成形于该接合面,且环绕成形于该容置槽的该开口周缘,该环凸缘的端部突出有一夹设部,该夹设部紧密抵靠于该铁质部的该第二面。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其中该环凸缘径向贯穿有多个通风孔。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嵌合式烹饪用导热板,其中该铝质部的该多个嵌合柱突出于该接合面的距离大于该环凸缘突出于该接合面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奕德,未经林奕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51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