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锤形线束护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3058.7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7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辉;褚宏宇;王燕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费诺金事达电子系统(白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7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壳 线束 锁紧单元 上盖 下盖 本实用新型 锤形 口径 工作流程 椭圆形口 狭小空间 橡胶护套 左右两侧 上端 缺口状 圆形口 护套 锁紧 成型 出线 穿过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锤形线束护壳,包括护壳上盖和护壳下盖,护壳上盖和护壳下盖扣合在一起组成线束护壳,线束护壳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线束护壳上部为椭圆形口,线束护壳下部为圆形口,线束护壳上盖上端中部为缺口状,线束护壳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分别由第一锁紧单元、第二锁紧单元、第三锁紧单元和第四锁紧单元锁紧,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盖与下盖扣合一次成型的设计而非使用穿过橡胶护套的方式,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取消了穿护套的工作流程,同时实现了分支长度可在小于60mm长度内的需求,节约了空间,满足了狭小空间内出线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新型锤形线束护壳。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线束护壳采用橡胶材质的护套或者直接裸露导线的方式。但是,裸露导线的方式容易磨损导线,而采用橡胶材质的方式需要保证分支长度最短不能少于60mm,不利于过短的分支使用,且橡胶材质成本高于塑料材质,造成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新型锤形线束护壳。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锤形线束护壳,包括护壳上盖和护壳下盖,护壳上盖和护壳下盖扣合在一起组成线束护壳,线束护壳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线束护壳上部为椭圆形口,线束护壳下部为圆形口,线束护壳上盖上端中部为缺口状,线束护壳的左右两侧上部和下部分别由第一锁紧单元、第二锁紧单元、第三锁紧单元和第四锁紧单元锁紧,第一锁紧单元、第二锁紧单元、第三锁紧单元和第四锁紧单元分别由线束护壳上盖上的第一锁孔、第二锁孔、第三锁孔和第四锁孔与下盖上对应的第一倒三角锁勾、第二倒三角锁勾、第三倒三角锁勾和第四倒三角锁勾组成,每一个锁紧单元均由锁钩插入锁孔内构成;线束护壳上口为上分支出口,下口为下分支出口,上分支出口内放置有穿有凹槽状的波纹管的线束各分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和下盖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下分支出口内设置有插接器,插接器内插入线束分支末端导线,线束导线在护壳上盖和下盖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直接进入插接器。
护壳上盖的下分支出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线束波纹管凹槽的上半圆凸筋;护壳下盖的下分支出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线束波纹管凹槽的下半圆凸筋;护壳上盖与下盖扣合后,护壳上盖上的上半圆形凸筋与护壳下盖上对应的下半圆形凸筋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形凸筋卡住相应的波纹管的凹槽,避免波纹管从护壳中脱落。
护壳上盖的上分支出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插接器外轮廓凸起处的左凸筋、右凸筋和一个限位筋;护壳下盖的上分支出口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在插接器外轮廓凸起处的外凸筋和一个内限位筋;护壳上盖与下盖扣合后,上盖上的左凸筋、右凸筋和限位筋与下盖上的外凸筋和内限位筋形成一个整体空腔,卡住插接器。
护壳上盖的下分支出口处设有上半圆形凹槽;护壳下盖的下分支出口处设有下半圆形凹槽;护壳上盖与下盖扣合后,上半圆形凹槽和下半圆形凹槽组合成一个闭合的环形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外形根据插接器结构设计和线路布置需求,满足线束在狭小空间内能够按照指定路径排布,同时避免导线磨损;
2、新型线束护壳是按照发动机线束需要进行布置的,护壳结构按需要进行设计布置,完全限制导线在护壳内的位置,不会由于发动机振动导致与其他部件的干涉;
3、线束护壳上盖与下盖的扣合采用锁钩锁孔钩合锁紧方式,一次扣合成型,取代繁琐的导线穿过护套的制作过程,使操作更简单便捷;
4、采用上盖与下盖扣合一次成型的设计而非使用穿过橡胶护套的方式,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取消了穿护套的工作流程,同时实现了分支长度可在小于60mm长度内的需求,节约了空间,满足了狭小空间内出线的需求;
5、由于改变了原始的制作方法,取消了将导线穿过橡胶护套的工艺过程,加快了制作效率给线束生产带来了优化,减少了采购、物流、管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费诺金事达电子系统(白城)有限公司,未经安费诺金事达电子系统(白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30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锥形线束护壳
- 下一篇:新型折叠扣合线束护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