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护用的转运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9702.8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7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升;王洪波;桑凌峰;石少华;甘中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G7/10 | 分类号: | A61G7/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严波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带 支撑板 转运床 前辊 本实用新型 上层 医护 转运 自身长度方向 驱动器 病人背部 承载能力 动作幅度 双层结构 病患 绕行 托举 下凹 下层 置入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护用的转运床,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柔性带和用于驱使柔性带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转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前辊,所述柔性带靠近前辊的部分经前辊绕行后形成双层结构,上层柔性带和下层柔性带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与机架固定,使得上层柔性带受到外力下凹时所述支撑板托举上层柔性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护用的转运床,其承载能力大,且需置入病人背部的厚度方向尺寸小,因此转运病人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病患的动作幅度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医护用的转运床。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行动不便或者无意识的病人在不同床位之间移动必然需要借助外部人员或者外部设备,而通过外部人员抬动的方式虽然可以快速的移动病人,但是人员在抬动的过程中极易造成病人的二次伤害,尤其是对于重症病人。因此随着行业的发展,用于病人转运用的外部设备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专利名称为双向转运护理机器人(专利申请号为201611218398.1)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这一现有技术的转运护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包括一行走机构和位于行走机构上方的转运传送带38,行走机构带动机器人移动至病人的背部,配合传送带38使得病人抬升至机器人上方,由此完成病人的转运过程。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机器人中的传送带38位于两个导向辊之间的部分受到病人的重力作用时必然会下凹。因此就要求所述的传送带与下方的行走机构之间需要留有足够的间距,避免下凹的传送带与行走机构之间发生干涉,这就导致机器人沿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大,而当这一厚度较大的机器人逐步伸入病患的背部与床面之间的间隙内使得病患抬高时其必然导致病患身体的运动幅度较大,这显然达不到降低病患转运过程中身体运动幅度而减少二次伤害风险的目的。
另外,行业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也考虑到采用延展性小的传送带,但是这一传送带在承载同样重量的病人时虽然下凹幅度小,但是用于支撑传送带的导向辊上的作用力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对于导向辊的强度要求增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同样结构和材质的导向辊组件通过此类传送带所能承载的重力会大大减小,这显然无法满足承载病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医护用的转运床,其承载能力大,且需置入病人背部的厚度方向尺寸小,因此转运病人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病患的动作幅度小。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医护用的转运床,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柔性带和用于驱使柔性带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转运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前辊,所述柔性带靠近前辊的部分经前辊绕行后形成双层结构,上层柔性带和下层柔性带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与机架固定,使得上层柔性带受到外力下凹时所述支撑板托举上层柔性带。通过支撑板托举上层柔性带可以沿竖直方向支撑病患的体重,提高上层柔性带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上层柔性带和支撑板上端面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上层柔性带带动病患沿水平方向调整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机架上位于柔性带的下方设有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机架移动。通过行走机构可以使得支撑板以及支撑板外包覆的柔性带匀速插入到病患背部与床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多个行走单元,全部的行走单元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任意一个行走单元的行走方向与上层柔性带上任意一点位置随上层柔性带位移的水平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通过多个行走单元可以实现机架沿水平方向的转向,由此可以实现对于设备整体位置的调整,使得支撑板和上层柔性带可以更好的对准病患所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的行走单位为四个。四个行走单元即满足设备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要求,也满足了机架位置移动的灵活性要求,因此使得设备成本和性能要求达到最佳性价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未经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97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