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淹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9446.2 | 申请日: | 201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9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刘扬;赖杰道;黄宇;陈宇;刘仰丽;李巍;黄军;李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振;刘扬;赖杰道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检测 防水 渗水 本实用新型 驱动杆组件 排水管 波纹管体 轨道交通 过滤网筒 密封套接 抽水管 锅侧壁 角钢架 引水槽 转辙机 淹水 密封圈 自动排水结构 驱动输出端 水位传感器 防水结构 水泵连接 排水沟 贯穿口 检测点 连续式 密封垫 地下 凹设 侧壁 穿口 伸入 外周 连通 水泵 隧道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淹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主动防水结构包括防水锅,防水锅的侧壁上贯穿有用于安装转辙机的若干根角钢架,角钢架与防水锅侧壁的贯穿口之间的密封圈作为进水检测点一,防水锅的底部凹设渗水汇集坑,转辙机驱动输出端与防水锅侧壁的穿口处设置的密封垫作为进水检测点二,进水检测点一、进水检测点二与渗水汇集坑之间通过引水槽相连通,引水槽的沟段上设置渗水检测点,驱动杆组件的外周呈密封套接有波纹管体,波纹管体两端与驱动杆组件形成密封套接;自动排水结构包括连续式水位传感器、过滤网筒,还包括工作台上设置水泵,水泵连接抽水管和排水管,抽水管伸入过滤网筒内,排水管连通隧道排水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阻止地下水侵蚀转辙机的方案,特别是一种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淹水装置。
背景技术
转辙机是指用以可靠地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
转辙机的具体作用为:(1)转换道岔的位置,根据需要转换至定位或反位;(2)道岔转至所需位置且密贴后,实现锁闭,防止外力转换道岔;(3)正确地反映道岔的实际位置,道岔的尖轨密贴于基本轨后,给出相应的表示;(4)道岔被挤或因故处于“四开”(两侧尖轨均不密贴)位置时,及时给出报警及表示。
在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地下站转辙机基坑普遍存在积水问题,如轨道冲洗的废水、雨水、结构渗漏水、消防水等,都有可能汇入转辙机基坑内,而安装于基坑内的转辙机被水浸泡后,极易发生故障,影响地铁正常运营,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目前,转辙机防淹水通常采用封堵转辙机进水点和转辙机基坑排水法。
封堵进水点的方法主要是对转辙机各部件的密封性进行分析,得出转辙机的主要进水点,如底部安装孔、排水孔、穿线孔、钥匙孔、摇把孔、动作杆缝隙、表示杆缝隙等,针对这些进水点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如更换摇把孔密封胶垫、在部件结合处涂抹密封胶、更换杆件密封胶圈等防水措施。这些转辙机防水措施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转辙机基坑积水较多的情况下,转辙机仍存在很大的淹水风险。
转辙机基坑排水方法主要有“埋设导管法”、“增设集水井法”和“导管-积水井法”。“埋设导管法”是将转辙机基坑与隧道排水沟相互隔离,在转辙机基坑与排水沟中间预埋一根排水管,排水管用木塞封闭,阻止水从排水沟进入基坑,维护人员需在日常巡检中,观察基坑中水位,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拔掉软木塞进行排水,待排水完后,重新塞好木塞隔离基坑。该方案施工方便、成本低,但完全依赖人工巡检,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不能实现自动化,且无法做到24小时不间断巡视,仍存在水淹转辙机的风险。
“增设集水井法”是将隧道排水沟与转辙机完全隔离,并在转辙机基坑旁增设集水井并安装潜水泵,先将转辙机基坑中废水汇入集水井中,水位达到预设值时,潜水泵自动启动,将水排入水沟中。该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动化,免除人工巡检,但不具备水位变化曲线监测功能。在水泵排水流量小于基坑进水流量时,无法提前预警,实时告知运维人员应急抢修,仍会淹没转辙机,造成损失。
“导管-积水井法”是综合“埋设导管法”和“增设集水井法”,该方案可以达到较好的排水效果,但方法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采取防水与排水两方面相配合作用,优化重要设备保护机制的轨道交通地下站转辙机防淹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振;刘扬;赖杰道,未经刘振;刘扬;赖杰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9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浆层面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的供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