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加氢裂化过程中航煤、汽油收率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8211.1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6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穆海涛;李云;王军;张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张红凤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馏系统 原料系统 反应系统 加氢裂化 收率 本实用新型 进料管路 循环管路 原料油 柴油 汽油 吸收稳定系统 柴油产品 产品柴油 两条支路 轻石脑油 依次连接 重石脑油 氢气 进料口 等高 蜡油 缓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加氢裂化过程中航煤、汽油收率的系统,其包括原料系统、反应系统、分馏系统及吸收稳定系统,原料系统、反应系统和分馏系统依次连接,其中,原料系统的进料口连接有进料管路,进料管路用于将原料油输送至原料系统中,原料油经反应系统加氢裂化后进入分馏系统,分馏系统连接有三条管路,分别为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在第三管路上还设置有两条支路管路,分别为冷前柴油循环管路和冷后柴油循环管路。本实用新型能缓解原料蜡油不足、氢气不足,产品柴油质量过剩、产量过剩的问题,可以对柴油产品进行冷前循环或冷后循环,能提高系统航煤、轻石脑油、重石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收率,进一步降低柴汽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炼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加氢裂化过程中航煤、汽油收率的系统。
背景技术
加氢裂化是原料油在高温、高压、临氢及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加氢、脱硫、脱氮、分子骨架结构重排和裂解等反应的一种催化转化过程,是重油深度加工的主要工艺手段之一。它可以加工的原料范围宽,包括直馏汽油、柴油、减压蜡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以及其它二次加工得到的原料如催化柴油、催化澄清油、焦化柴油、焦化蜡油和脱沥青油等,可以生产的产品品种多且质量好,通常可以直接生产优质液化气、汽油、煤油、喷气燃料、柴油等清洁燃料和轻石脑油、重石脑油、尾油等优质石油化工原料。轻石脑油既可直接用于调合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也可用于生产化工溶剂油,并可用作制氢和生产乙烯原料。重石脑油芳烃潜含量高,硫氮含量低,是催化重整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芳烃的优质进料。按国内目前油品结构现状,柴油产量过剩,并且,国内目前大部分加氢裂化产柴油十六烷值较高,硫含量不大于10μg/g,存在产品质量过剩的现象。
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设计,采用FRIPP开发的单段双剂串联加氢裂化工艺。装置采用FF-36以及3963作为加氢精制催化剂,采用FC-32作为加氢裂化催化剂。装置设计一期为一次通过方案操作,二期为全循环方案操作。其中全循环方案设计原料为焦化蜡油及减压蜡油,化学氢耗为2.71%,轻石脑油收率为5.66%、重石脑油收率为24.09%、航煤收率为22.7%、重柴油41.79%。青岛炼化200万吨年加氢裂化设计产柴油为欧Ⅴ柴油,若按设计方案进行生产,存在原料蜡油不足、柴油产品质量过剩的现象,由于装置设计柴油产品收率为41.79%,柴油收率过高,不利于降低全厂柴油产量,与当前全厂增产高附加值产品产量的思路不相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加氢裂化过程中航煤、汽油收率的系统,其能缓解原料蜡油不足、氢气不足,产品柴油质量过剩、产量过剩的问题,并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耗氢,提高系统航煤、轻石脑油、重石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收率,进一步降低柴汽比。
完成上述任务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增加产品柴油回炼及热回炼流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加氢裂化过程中航煤、汽油收率的系统,其包括原料系统、反应系统、分馏系统及吸收稳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系统、反应系统和分馏系统依次连接,其中,所述原料系统的进料口连接有进料管路,所述进料管路用于将原料油输送至所述原料系统中,原料油经所述反应系统加氢裂化后进入分馏系统,所述分馏系统连接有三条管路,分别为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其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连接所述吸收稳定系统,所述吸收稳定系统连接有轻石脑油出装置、重石脑油出装置;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有航煤出装置;所述第三管路上连接有柴油冷却装置;
在所述第三管路上还设置有两条支路管路,分别为冷前柴油循环管路和冷后柴油循环管路,其中,所述冷前柴油循环管路设置在所述柴油冷却装置之前的第三管路上,所述冷后柴油循环管路设置在所述柴油冷却装置之后的第三管路上,所述冷前柴油循环管路和冷后柴油循环管路均连接有循环柴油管路;
所述循环柴油管路连接至所述进料管路上,用于将冷前柴油或冷后柴油经进料管路输送至原料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8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废油除杂装置
- 下一篇:高氢柴油的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