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97667.6 | 申请日: | 2018-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8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星;邓庆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6;H01M10/6568;H01M2/10;F16J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模组 冷却板 介质流通管 安装板 转接头 连接件 锁紧力 产生不利影响 密封技术领域 安装板两侧 对接方向 方向平行 冷却介质 密封效果 相对设置 申请 连通 冷却 施加 安全 | ||
本申请涉及冷却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冷却板、转接头和连接件,所述冷却板包括介质流通管;所述转接头包括安装板、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冷却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两侧,且所述介质流通管和所述第二接头均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转接头和所述冷却板,以向所述冷却板和所述安装板施加锁紧力,所述锁紧力所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介质流通管的对接方向。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密封效果较好,以防止冷却介质等对电池模组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却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对于规格及能量密度相对较大的电池模组,如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电池模组,通常需要配备相应的冷却系统来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以防止电池模组温升过大而影响其正常工作;同时,水冷系统以其具有的成本低廉、冷却效果较好等优点而更广泛地被应用。但是,为了防止水冷系统泄漏而引起电池模组短路的情况,需要对水冷系统中接头所在的位置进行密封,接头一般是由两个管插接形成的,目前通常采用在两个管之间设置环形柔性密封件来对接头进行密封。但是,这种密封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来说,在两个管插接完成之后,由于密封圈受到沿管径方向的挤压力而发生形变,且密封圈的变形量以及密封圈变形后的形状不能得到控制,因而水冷系统中的接头仍然可能会出现泄露情况,这不利于电池模组安全地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密封效果较好,可以防止冷却介质等对电池模组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包括介质流通管;
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包括安装板、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冷却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两侧,且所述介质流通管和所述第二接头均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转接头和所述冷却板,以向所述冷却板和所述安装板施加锁紧力,所述锁紧力所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介质流通管的对接方向。
进一步地,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还包括上盖和围框结构,所述围框结构设置在所述冷却板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上盖设置在所述围框结构和所述安装板之间;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围框结构靠近所述上盖的一侧,所述围框结构与所述冷却板在所述对接方向上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围框结构具有容纳孔,所述介质流通管穿过所述容纳孔;
所述围框结构和所述介质流通管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部,在所述对接方向上,所述围框结构和所述介质流通管通过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包括主体部和翻边封堵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翻边封堵部连接,所述主体部具有贯穿孔,所述介质流通管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翻边封堵部沿所述贯穿孔的周向设置,所述翻边封堵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容纳孔内,以密封连接所述贯穿孔和所述容纳孔。
进一步地,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介质流通管上,所述介质流通管插接于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上盖之间,在所述对接方向上,所述上盖、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一接头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基体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基体部连接,沿所述对接方向,所述抵接部凸出于所述基体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基体部均套设在所述介质流通管上,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接头抵接,所述基体部与所述上盖接触。
进一步地,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模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第一过孔,所述介质流通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抵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介质流通管的径向上,所述限位件、所述抵接部和所述介质流通管限位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7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