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式股静脉血透穿刺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5605.1 | 申请日: | 201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8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罗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曾龙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手动调节器 回血 可调节式 体内 穿刺 静脉血 植入 本实用新型 股静脉穿刺 穿刺置管 出口端 入口端 时效性 血流量 省力 省时 体外 血通 治疗 成功率 游离 出口 保证 感染 痛苦 安全 | ||
一种可调节式股静脉血透穿刺导管,包括引血端装置、回血端装置、手动调节器、植入体内端管路、引血出口端、回血入口端;所述手动调节器与引血端装置、回血端装置相连接;所述植入体内端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手动调节器、引血出口端相连接;所述引血出口端的另一端与回血入口端相连接。本实用从CRRT血通管路的建立入手,通过体外远程旋转手动调节器,改变导管在体内的走形与位置,达到省时省力的调节管路、保证充分的血流量、使得CRRT治疗充分有效安全的目的,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式股静脉穿刺导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导管在病人体内游离性能好,充分保证了CRRT治疗的时效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股静脉血透穿刺导管。
背景技术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不仅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的抢救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CRRT在国内外的重症监护病房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要进行充分的肾脏替代治疗,达到治疗目标,建立的良好的血通管路则是关键的前提条件。
建立和维持一个有效的血通管路是进行血液净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良好的血通管路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需要提供充分的血流量,在间断血液透析治疗时,要求血流量达到200-300ml/min,而在持续血液滤过时,对血流量的要求降低,达到150-200ml/min即可,但要求长时间持续提供;其次,良好的血通管路需要保持持久的开放性,尽量避免管腔发生阻塞,打折或血栓形成;再次,血通管路建立过程中对血管内皮损伤要小,从而将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的风险降到最小。
肾脏替代治疗置管部位常选择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以上三者均能达到预计的血流量,但具体部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特点、各部位导管置入特点、操作者经验以及并发症和功能障碍考虑,各有利弊。考虑ICU患者常需要呼吸支持,开放气道患者多,颈内静脉感染风险增加,且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常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故股静脉置管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对ICU患者更加适用,且ICU患者大多卧床,导管局部护理方便,并不增加感染风险。
但是股静脉血透穿刺导管的弊端也是层出不穷,对病人体位要求高,活动受限,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的弊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不同,股静脉血管官腔也就大小各异,血管管腔较小者容易引起血透穿刺导管贴血管内壁,引起引血不畅,达不到预定的血流速,从而引起动脉压过低报警;
2.肝性脑病及半昏迷患者配合意识较差,容易躁动,腿部不停的晃动,容易引起血透穿刺导管紧贴血管壁,引起引血不畅,造成血流速过小,从而引起动脉压过低报警;
3.对于瘦小患者,由于股静脉在体内走形较浅,轻微的腿部活动,容易使血透穿刺导管打折,引起管路紧贴血管壁,造成引血不畅,达不到的预定的血流速,使动脉压过低导致报警;
4.由于置管者经验较少,可能初次置管就使血透穿刺导管紧贴血管壁。
以上原因使得在CRRT治疗中,引血不畅,达不到预定的血流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式股静脉血透穿刺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调节式股静脉血透穿刺导管,包括引血端装置、回血端装置、手动调节器、植入体内端管路、引血出口端、回血入口端;所述手动调节器与引血端装置、回血端装置相连接。
所述引血端装置包括引血端肝素帽、引血端管路、引血端滑扣夹,所述引血端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血端肝素帽、手动调节器相连接,所述引血端滑扣夹安装在所述引血端管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5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型免固定胸腔引流管
- 下一篇:一种新型改良式P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