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打印前路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5552.3 | 申请日: | 201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徐秉智;徐元志;王雅玲;缪国帅;徐善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20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器 打印 上下端面 微孔结构 四棱锥状 本实用新型 上下表面 实心结构 圆弧形 植骨孔 外壁 愈合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前路融合器,所述3D打印前路融合器由实心结构与微孔结构组成,上下表面设置四棱锥状齿,微孔结构分布于3D打印前路融合器内部,外壁,上下端面及部分四棱锥状齿,上下端面为圆弧形,所述3D打印前路融合器上下端面有一11°夹角,中间设有植骨孔,微孔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加速骨的融合与愈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3D打印前路融合器。
背景技术
腰椎疾病是常见的脊柱疾病类型,而腰椎间的融合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方法之一,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腰椎融合手术的治疗。异体骨和自体骨的移植融合曾是腰椎融合术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自体骨来源受限,增加额外创伤,手术初期稳定性差等原因,其临床应用受限。而异体骨同样数量有限,且存在病毒传播和排异等风险,其高额的费用也同样使其无法在临床广泛的应用。为减少手术风险创伤,减少外固定带来的不便,提高植骨融合率,同时获得较好的术后脊柱曲度,椎间融合器技术开始成为主流的手术技术。
而传统聚醚醚酮融合器难以与周围骨组织紧密结合,融合效果与融合速度往往不甚理想,而钛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过高,会导致应力遮挡,使椎体处于低应力状态,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腰椎前路融合器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3D打印前路融合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前路融合器,所述3D打印前路融合器由实心结构与微孔结构组成,上下表面设置四棱锥状齿,微孔结构分布于3D打印前路融合器内部,外壁,上下端面及部分四棱锥状齿,上下端面为圆弧形,所述3D打印前路融合器上下端面有一11°夹角,中间设有植骨孔。
优选地,所述3D打印前路融合器的微孔结构分布于融合器内外壁及上下端面的齿间。
优选地,所述3D打印前路融合器材料为钛合金。
优选地,所述微孔结构为规律分布的微孔,孔径为400±200μm。
优选地,所述微孔结构孔隙率为40~70%。
优选地,3D印前路融合器具有2个植骨孔。
通过快速成型的3D打印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加工制造技术,能够加工复杂的结构与形状,且可打印形状无限制。通过该技术所制造的微孔结构近似骨小梁。这种结构提供了最佳的生物力学构造与生物学环境,并且能够根据不容患者的解剖型选择不同规格的融合器。该微孔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加速骨的融合与愈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3D打印前路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3D打印前路融合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3D打印前路融合器的前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实心部分 1 微孔部分 2
四棱锥状齿 3 植骨孔 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3D打印前路融合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打印前路融合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3D打印前路融合器设有圆形植骨孔,所述圆形植骨孔4用以填充碎块或粉末状的植入物。
产品植入前,先用试模去匹配椎间隙高度及终板贴合度,选择合适高度的3D打印前路融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55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