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打印颈椎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5550.4 | 申请日: | 201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0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樊国平;闫桂花;李梦雪;李洪艳;仇万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B33Y8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20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椎融合器 打印 本实用新型 医疗器械技术 表面粘附 成骨分化 螺纹通孔 上下表面 矫形 骨细胞 上表面 右端面 圆弧状 圆盲孔 植骨孔 颈椎 棱状 微孔 稳固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3D打印颈椎融合器,适用于颈椎矫形手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提供3D打印颈椎融合器,具有实体部分与微孔部分,所述的3D打印颈椎融合器上表面为弧形,设有植骨孔,上下表面设置棱状齿,所述的3D打印颈椎融合器右端面为圆弧状,设有螺纹通孔和圆盲孔,3D打印颈椎融合器可有更加稳固的融合效果,且利于骨细胞在其表面粘附和成骨分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3D打印颈椎融合器。
背景技术
椎间融合器广泛应用于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创伤,肿瘤。椎间盘的退变及其继发性的改变通常会导致颈椎病,使脊柱刺激或者压迫相邻的神经,脊髓及软组织等,进而引发症状或体征。而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具有手术体征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使用的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力学性能也和骨组织近似,因此临床效果较好。但聚醚醚酮材料难以与周围骨组织紧密结合,最终可能导致融合器不稳甚至融合失败。而钛合金材料不仅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还可以促进骨细胞在其表面粘附和成骨分化。因此,钛合金能够取得更加稳定的融合效果。但钛合金弹性模量过高,会导致应力遮挡,使椎体处于低应力状态,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3D打印颈椎融合器,可有更加稳固的融合效果,且利于骨细胞在其表面粘附和成骨分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提供3D打印颈椎融合器,具有实体部分与微孔部分,所述的3D打印颈椎融合器上表面为弧形,设有植骨孔,上下表面设置棱状齿, 所述的3D打印颈椎融合器右端面为圆弧状,设有螺纹通孔和圆盲孔。
优选地,所述3D打印颈椎融合器的微孔部分分布于融合器内壁,上下端面棱状齿表面,外壁两侧长圆孔中。
优选地,所述3D打印颈椎融合器材料为钛合金。
优选地,所述微孔部分为规律分布的微孔,孔径为400±200μm。
优选地,融合器孔隙率为40~70%。
优选地,3D打印颈椎融合器具有不同规格,每1mm递增,有0°,4°,8°三种前突角。
3D打印颈椎融合器,通过激光融化金属粉末快速成型的3D打印技术,代替传统加工制造技术,能够创建复杂的结构与形状,且几乎没有大小与形状的限制。该技术制造出了近似骨小梁结构的一种微孔结构。这种结构提供了最佳的生物力学构造与生物学环境,减少钛合金的弹性模量,减少应力利遮挡效应,其微孔结构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骨接触面积,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患者解剖型选择不同规格融合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3D打印颈椎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3D打印颈椎融合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3D打印颈椎融合器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3D打印颈椎融合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实体部分 1 微孔部分 2
植骨孔 3 棱状齿 4
螺纹通孔 5 圆盲孔 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新型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打印颈椎融合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55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度可调的椎体融合器
- 下一篇:3D打印前路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