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精确控制的滚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5295.3 | 申请日: | 201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7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谷岩;陈修元;冯开拓;杨振;李景鹏;张群;郑恭承;易正发;戴得恩;康洺硕;曹东旭;张哲名;徐梓苏;苍新宇;付斌;王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F7/00 | 分类号: | G03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卷辊 固化装置 放卷辊 支撑板 支撑辊 衬底 固连 底座 本实用新型 滚压装置 伺服电机 涂胶装置 压印装置 卷对卷压印 自适应调节 调节装置 共形接触 柔性铰链 形位误差 音圈电机 装置结构 压印辊 张紧辊 包覆 背辊 减小 印辊 中压 垂直 支撑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精确控制的滚压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撑板、放卷辊、衬底、张紧辊、涂胶装置、支撑辊、压印装置、支座、固化装置、收卷辊、伺服电机,其中,支撑板垂直于底座并固连在其上,涂胶装置、放卷辊、收卷辊与支撑辊固定在支撑板之间,收卷辊与伺服电机相连,衬底包覆于放卷辊与收卷辊上,并由支撑辊支撑,压印装置固连在支座上,其下方设有固化装置,固化装置固连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装置上的音圈电机调节从而调整了压印辊在X、Y、Z轴的位移,减小了卷对卷压印过程中压印辊和背辊之间的形位误差;通过柔性铰链自适应调节,增强了模板与衬底形成良好的共形接触的效果;装置结构简单,可实现快速、大面积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压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精确控制的滚压装置。
背景技术
纳米压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纳米技术在1995年首次被美籍华裔周郁教授提出,大体实施方式是将具有纳米微结构的模板放在聚合物外,通过一定的外界因素使聚合物填充模板空腔,再让聚合物固化,然后将模板与聚合物剥离,从而实现图形的转移的过程。纳米压印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大面积实现图形转移的特点而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微纳制造技术之一,从提出至今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2003年,MIT Technology Review将其列为将会改变世界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
纳米压印至今发展出来了许多工艺,方式从最开始的热压印到软印刷压印再到后来的紫外纳米压印,压印面积从平面对平面压印到卷对平面压印再到卷对卷压印,每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较其他压印工艺相比,紫外纳米压印具有周期小、效率高、有利于对准、可大面积连续制备等优势而备受追捧。但其压印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着纳米压印技术的发展,如压印辊和背辊在衬底高度方向上存在小角度倾斜、压印辊和背辊在衬底传动方向上存在小角度倾斜、压印辊偏离中心轴线转动等形位误差和衬底的不平整会使压印图形存在缺陷。这些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器件来说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器件有可能是致命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的滚压装置,以解决压印过程中因压印辊与背辊之间存在的形位误差和衬底的不平整而导致压印结果存在缺陷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的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种可精确控制的滚压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放卷辊、衬底、张紧辊、涂胶装置、支撑辊一、支撑辊二、压印装置、支座、固化装置、支撑辊三、收卷辊、伺服电机,其中支撑板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上,放卷辊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于支撑板之间,衬底包覆于放卷辊与收卷辊之上,并由支撑辊一、支撑辊二、支撑辊三支撑,张紧辊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于支撑板之间,涂胶装置两端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撑板之间,支撑辊一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于支撑板之间,支撑辊二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于支撑板之间,压印装置通过螺钉固定于支座上,支座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上,固化装置在压印装置下方且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上,支撑辊三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于支撑板之间,收卷辊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于支撑板之间,并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直连,伺服电机通过螺钉固定于支撑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的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胶装置包括进胶口、空腔、涂布轮,空腔顶端是进胶口,空腔底端是涂布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的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印装置包括调节装置一、轴承端盖、压印辊、调节装置二、音圈电机一、挡板,其中轴承端盖通过螺钉固定于调节装置一上,压印辊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于调节装置一和调节装置二之间,所述的挡板两端通过螺钉与调节装置二连接,音圈电机一一端通过螺钉与挡板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装置二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5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具有透镜图案的辊型软模板的装置
- 下一篇:高精度校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