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6mm小体积、超大通光、双光路光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93622.1 | 申请日: | 2018-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5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阳;龚俊强;欧俊星;张艺婷;王晓;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13/06 | 分类号: | G02B13/06;G02B1/04;G02B13/18;G02B13/00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非球面透镜 感光芯片 透镜组 负光焦度 球面透镜 正光焦度 双光路 通光 本实用新型 光学装置 分光组 棱镜 光轴 分光棱镜 光学总长 光焦度 光阑 平行 垂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6mm小体积、超大通光、双光路光学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棱镜分光组;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一透镜为负光焦度球面透镜;第二透镜为无光焦度非球面透镜;第三透镜为负光焦度非球面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四透镜为正光焦度球面透镜;第五透镜为正光焦度球面透镜;第六透镜为负光焦度非球面透镜;第七透镜为正光焦度非球面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棱镜分光组包括分光棱镜、第一感光芯片和第二感光芯片,第一感光芯片平行于光轴,第二感光芯片垂直于光轴。本实用新型体积极小,光学总长小于50mm,具有超大通光和双光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6mm小体积、超大通光、双光路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监控定焦镜头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目前的安防监控、路况监控装置存在如下缺点:
1、现有拍摄装置采用单一镜头匹配单一感光芯片的方式,对于单一感光芯片需要接收的光波波长比较宽,因此,导致整体画面清晰度不高,拍摄出来的效果不好;
2、现有拍摄装置采用单一镜头匹配单一感光芯片的方式,反映各个颜色的波长在单一感光芯片上还原的不好,从而出现拍摄画面色彩不够饱满的现象;
3、现有拍摄装置采用单一镜头匹配单一感光芯片的方式,在低照度环境中,部分光波的波长不能被利用,导致整体通光量下降,拍摄图像不清晰;
4、现有6mm定焦镜头不能实现超大通光F数小于1.2,在低照度环境中,导致整体通光量下降,拍摄图像不清晰;
5、现有6mm定焦镜头不能匹配到当前行业主流的高端棱镜分光系统中;
6、现有6mm定焦玻塑混合镜头高低温环境下不能实现较好的共焦;
7、现有6mm定焦镜头体积较大,镜头总长都在50mm以上,对镜头整机来讲,成本会随着总长成指数增长,所以现有6mm镜头体积使整机成本较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6mm小体积、超大通光、双光路光学装置,具有极小的体积,光学总长小于50mm,且具有超大通光和双光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 6mm小体积、超大通光、双光路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棱镜分光组;
所述的第一透镜组包括有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一透镜为负光焦度的球面透镜,且所述的第一透镜为弯月型;第二透镜为无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且所述的第二透镜为弯月型;第三透镜为负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且第三透镜为弯月型;
所述的第二透镜组包括有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正光焦度的球面透镜,且第四透镜的两个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为正光焦度的球面透镜,且第五透镜的两个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为负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且第六透镜的两个面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为正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且第七透镜的两个面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
所述的棱镜分光组包括有分光棱镜、第一感光芯片和第二感光芯片,所述第一感光芯片平行于光轴设置,所述第二感光芯片垂直于光轴设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6mm小体积、超大通光、双光路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的第二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是 6mm;所述的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的棱镜分光组之间的空气间隔是 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3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