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1388.9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4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武强;邰永红;周峰;苍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M3/158 | 分类号: | H02M3/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杨慧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数器 方波 两相 相移 电源 本实用新型 触发器 输入端 晶振 产生时钟信号 输出 时钟信号 | ||
1.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包含晶振G1、计数器D1和触发器U1,其特征在于晶振G1根据输入端+5VD产生时钟信号输出给计数器D1,计数器D1根据时钟信号对输入端+5VD进行十二分频后输出二路A相,其中一路A相输至触发器U1进行相移得到B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其特征在于输入端+5VD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及晶振G1的VCC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晶振G1的NC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DGND,晶振G1的CLK脚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计数器D1的CLK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其特征在于输入端+5VD与计数器D1的VDD脚、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计数器D1的GND脚、计数器D1的RESET脚接DGND,计数器D1的Q11脚与触发器U1的CLR脚连接,计数器D1的Q1脚与触发器U1的D1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其特征在于输入端+5VD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连接,触发器U1的D1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DGND与电阻R7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晶体管Q3的发射极、晶体管Q4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及比较器N1A的正向输入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比较器N1A的反向输入及比较器N1B的反向输入连接,输入端-5VD与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比较器N1A的输出与电阻R8的另一端及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晶体管Q3的基极及晶体管Q4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1的阳极、电阻R3的一端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输入端+28VD与二极管V1的阴极、电阻R3的另一端、晶体管Q1的发射极、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二极管V2的阴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及晶体管Q2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晶体管Q2的漏极与晶体管Q5的漏极、二极管V3的阴极及输出端28Vrms-PHA端连接,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4的阴极、电阻R16的一端及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6的集电极及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输入端-28VD与二极管V4的阳极、电阻R16的另一端、晶体管Q6的发射极、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二极管V3的阳极连接,晶体管Q6的基极与晶体管Q5的源极、电阻R17的另一端及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相移90度的两相方波电源,其特征在于输入端+5VD与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触发器U1的VCC脚及电阻R24的一端连接,DGND与触发器U1的8脚、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晶体管Q9的发射极及晶体管Q10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触发器U1的CLR脚连接,触发器U1的Q1脚与电阻R26的一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另一端及比较器N1B的正向输入连接,比较器N1B的输出与电阻R24的另一端及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与电容C9的另一端、晶体管Q9的基极及晶体管Q10的基极连接,输入端+28VD与二极管V5的阴极、电阻R21的一端、晶体管Q7的发射极、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及二极管V6的阴极连接,输入端-28VD与二极管V8的阳极、电阻R29的一端、晶体管Q12的发射极、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及二极管V7的阳极连接,晶体管Q9的集电极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5的阳极、电阻R21的另一端及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7的集电极及晶体管Q8的栅极连接,晶体管Q7的基极与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8的源极连接,输出端28Vrms-PHB与晶体管Q8的漏极、二极管V6的阳极、晶体管Q11的漏极及二极管V7的阳极连接,晶体管Q10的集电极与电阻R27的一端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8的阴极、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28的一端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与晶体管Q11的栅极及晶体管Q12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Q12的基极与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及晶体管Q11的源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138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GBT桥臂防直通保护电路
- 下一篇:控制电路以及谐振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