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对穴位持续给药的微泡贴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88353.X | 申请日: | 2018-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08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洪宗国;宋庭宁;肖新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泡 持续给药 穴位 明胶 封口膜 粘性膜 给药 护层 药物制剂领域 皮肤 本实用新型 治疗效果 可控的 通过点 粘膜 中空 起效 热熔 生产工艺 过敏 刺激 环保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临床经皮肤、经粘膜或经通道给药的针对穴位持续给药的微泡贴,该微泡贴包括明胶微泡囊(1)、封口膜(2)、粘性膜(3)以及护层(4);明胶微泡囊(1)呈中空泡状;明胶微泡囊(1)与封口膜(2)热熔;封口膜(2)通过粘性膜(3)与护层(4)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接贴于患部或相应穴位、通过点式给药、持续给药、起效快、治疗效果好、对皮肤无过敏和刺激反应、生产工艺简单、环保以及质量可控的针对穴位持续给药的微泡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针对穴位持续给药的微泡贴。
背景技术
通过皮肤给药分为皮肤的局部作用(皮肤表层给药)和通过皮肤渗透的全身作用(透皮吸收给药,经皮给药)。经皮给药是一种能够维持体内有效药物水平、非损伤性的给药途径,可以实现预期作用时间和长期作用时间的药物控制释放。扩散控释经皮系统是设计用来控制药物从给药装置中传递治疗成分至皮肤或穿透皮肤进入体循环的装置。与传统的口服给药或注射给药方式相比,经皮给药可避免胃肠道代谢和肝脏代谢中的首过效应,减少副作用,降低给药频率和改善血药浓度,因而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一些用于全身治疗的经皮剂型已经商品化。
中医艾灸的药物作用是一种经穴位通道的给药方式。在此启发下通过穴位注射的方式给药治疗不同的疾病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它能使药物集中在穴位点通过经络作用于全身。但用贴剂的方式实现穴位给药还未见报道,利用贴剂实现药量调节与持续给药也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接贴于患部或相应穴位、通过穴位通道给药,能调节药量并持续给药、起效快、治疗效果好、对皮肤无过敏和刺激反应、生产工艺简单、环保以及质量可控的针对穴位持续给药的微泡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对穴位持续给药的微泡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穴位持续给药的微泡贴包括明胶微泡囊、封口膜、粘性膜以及护层;所述明胶微泡囊呈中空泡状;所述明胶微泡囊上设有开口,所述封口膜的一面与明胶微泡囊热熔相连并将明胶微泡囊上的开口封闭;所述封口膜的另一面通过粘性膜与护层相连;
优选的,所述粘性膜上设置有与明胶微泡囊上的开口位置相对应的窗口,便于给药。
作为优选,针对穴位持续给药的微泡贴还包括设置在护层底部外边缘处的易撕片;所述易撕片呈三角形;所述易撕片与护层之间的粘结力大于护层与粘性膜之间的粘结力。
作为优选,所述明胶微泡囊是一个或多个,明胶微泡囊在封口膜上的投影面积之和是S1;所述封口膜的面积是S2;所述S2≥S1。
作为优选,所述明胶微泡囊是多个时,多个明胶微泡囊呈矩阵式均布在封口膜上。
作为优选,明胶微泡囊是多个时,所述封口膜、粘性膜以及护层上均设置有易断裂线;所述封口膜上的易断裂线、粘性膜上的易断裂线以及护层上的易断裂线的位置相重合。
作为优选,明胶微泡囊的壳体厚度是0.3-0.7mm。
作为优选,明胶微泡囊的材质是透明的;所述封口膜的厚度是0.3-0.7mm;所述粘性膜是粘性涂层;所述护层是硅油离型纸;所述封口膜是塑料封口膜或明胶封口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83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