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8249.0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1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孔德淼;金星;韩连奎;梅宏;曾小平;李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0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主支撑 固定套 管体 十二指肠营养管 本实用新型 固定机构 固定装置 紧固钉 管夹 胃管 固定效果 紧固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装置。包括主支撑软管(1),主支撑软管(1)上设有管体固定机构(2),主支撑软管(1)的两端还设有紧固带(3);所述的管体固定机构(2)包括套于主支撑软管(1)上的固定套(21),固定套(21)与管夹(22)连接;所述的固定套(21)设有位置紧固钉(23);所述的管夹(22)上设有管体紧固钉(24)。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固定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领域用的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食管、贲门癌是胸外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其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患者多为老年, 手术创伤大及禁食等原因,术后易导致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患者的术后营养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食管贲门癌外科治疗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但克服了静脉营养的不足,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好转,而且可使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降低医疗费用。肠内营养使用方法简便,主要是使用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等管状物将药物、食物或者其他介质通过鼻腔送至体内的指定部位,正常使用中需要对伸入鼻腔的管状物进行固定;传统用碟形胶布加细棉绳固定。但由于术后带管时间较长,胶布固定处分泌的汗油脂,会减弱胶布黏度,出现非计划性脱管(即营养管脱落),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不仅如此,很多患者对胶布有过敏反应,造成面部皮肤的过敏和不适,且胶布贴在脸上,患者术后面部的护理也不方便。如使用棉线固定,由于棉线的松紧很难精确把握,经常会割伤患者耳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固定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装置,包括主支撑软管,主支撑软管上设有管体固定机构,主支撑软管的两端还设有紧固带;所述的管体固定机构包括套于主支撑软管上的固定套,固定套与管夹连接;所述的固定套设有位置紧固钉;所述的管夹上设有管体紧固钉。
前述的胃管、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装置中,所述的紧固带,是魔术贴。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主支撑软管上设有管体固定机构,主支撑软管的两端还设有紧固带;管体固定机构包括套于主支撑软管上的固定套,固定套与管夹连接;固定套设有位置紧固钉;管夹上设有管体紧固钉;通过该结构,在固定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时,分别使用套于主支撑软管上的管体固定机构固定,固定时,将主支撑软管套于鼻腔下方,主支撑软管的两端分别穿过左右耳廓上方后使用紧固带固定,固定后固定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管体固定机构分别位于鼻腔左右两侧,之后将已插入鼻腔的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卡入管夹,拧紧管体紧固钉,即完成营养管的固定;通过该简单结构,替代了胶布固定,固定效果更好,不仅使医护人员的固定操作更加方便,降低了患者面部护理难度,而且避免了胶布固定带来的非计划性脱管和患者对胶布的过敏反应,且通过管体紧固钉能够锁紧固定的营养管,防止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扯脱营养管,固定效果好;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撑软管与耳廓接触时,不会割伤患者耳廓,使用更舒适安全。本实用新型的管体固定机构通过固定套套于主支撑软管上,固定套上还设有位置紧固钉;该结构,使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脸型调整管体固定机构在主支撑软管上的位置,进而调整管体固定机构与鼻腔的相对位置,以达到最佳的固定位置,调整好后锁紧位置紧固钉即可,使用的灵活性更强。本实用新型的紧固带是魔术贴,该结构不仅能够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调整松紧,而且带体平整,不会对长期卧床患者的后脑部位产生压迫增加患者不适感,进而增加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固定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主支撑软管,2-管体固定机构,21-固定套,22-管夹,23-位置紧固钉,24-管体紧固钉,3-紧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未经贵州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82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压疮引流管固定带
- 下一篇:PICC置管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