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呼吸急危重症呼吸机的气体加热加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7741.6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2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董亚娜;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A61M16/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开关 弹簧 水箱 装配 进水管 移板 本实用新型 底座内部 工作效率 管体内部 加湿装置 警报功能 气体加热 呼吸机 微型泵 上端 底座 电铃 管体 使用安全性 呼吸 底端 下端 左端 堵塞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呼吸急危重症呼吸机的气体加热加湿装置,包括电铃、接触开关一、管体、弹簧一、移板、接触开关二、动态水箱、进水管、微型泵、底座、弹簧二以及接触开关三,电铃安装在管体上端,管体内部顶端装配有接触开关一以及弹簧一,弹簧一下端装配有移板,移板装配在管体内部,该设计具有堵塞警报功能,动态水箱右端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安装有微型泵,动态水箱安装在底座上端,且延伸至底座内部,动态水箱下端装配有接触开关三以及弹簧二,弹簧二固定在底座内部底端,动态水箱左端固定有接触开关二,该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增加了警报功能,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呼吸急危重症呼吸机的气体加热加湿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呼吸机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目前中高档的呼吸机中多配备有气体加热加湿装置。
现有的气体加热加湿装置上没有安装警报机构,当出气管上存在堵塞时,加热加湿装置中的氧气以及水汽不能顺畅的进入到患者的体内,而此时医务人员并不能及时得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此外现有的呼吸机气体加热加湿装置在进行液体气化时需要对箱体中的所有液体进行加热,使得获得适宜的温湿气体的等待时间长,耗能大,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呼吸急危重症呼吸机的气体加热加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增加了警报功能,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呼吸急危重症呼吸机的气体加热加湿装置,包括警报组件以及自动进水组件,所述警报组件安装在自动进水组件上端,所述警报组件包括电铃、接触开关一、管体、弹簧一以及移板,所述电铃安装在管体上端,所述管体内部顶端装配有接触开关一以及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安装在接触开关一外侧,所述弹簧一下端装配有移板,所述移板上侧设有接触开关一,所述移板装配在管体内部,所述自动进水组件包括接触开关二、动态水箱、进水管、微型泵、底座、弹簧二以及接触开关三,所述动态水箱右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微型泵,所述动态水箱安装在底座上端,且延伸至底座内部,所述动态水箱下端装配有接触开关三以及弹簧二,所述接触开关三装配在弹簧二内侧,所述弹簧二固定在底座内部底端,所述动态水箱左端固定有接触开关二,所述接触开关二安装在底座内部,所述管体固定在动态水箱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二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弹簧二均安装在动态水箱下端,所述动态水箱通过至少两个弹簧二与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部顶端安装有压板,且压板装配在动态水箱左端,且压板下侧设有接触开关二。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右端连接有集水箱,所述动态水箱右端装配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下侧设有进水管以及微型泵,所述动态水箱内部装配有加热管,所述动态水箱左端设置有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一设有两个,所述弹簧一对称安装在移板上端,所述弹簧一对称装配在接触开关一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开关一以及电铃均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电铃通过电线与接触开关一相连接,所述接触开关三、微型泵以及接触开关二均通过电线与外接电源相连接,所述接触开关三通过电线与微型泵相连接,所述接触开关二通过电线与微型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呼吸急危重症呼吸机的气体加热加湿装置,本实用新型因增加电铃、接触开关一、管体、弹簧一以及移板,该设计具有堵塞警报功能,增加了功能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气体加热加湿装置上没有安装警报机构,当出气管上存在堵塞时,加热加湿装置中的氧气以及水汽不能顺畅的进入到患者的体内,而此时医务人员并不能及时得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77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固定的鼻氧管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气管切开后的专用雾化湿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