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装置及应用该光学装置的LED灯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86212.4 | 申请日: | 2018-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2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慰敏;古蕾;古念群;古倬勋;古念松;袁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佳 |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19/00;F21V29/503;F21V29/7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565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折射 光学装置 发散段 会聚段 眩光 光出射面 光入射面 本实用新型 光斑消除 光出射 黑色带 桥接 相切 应用 汇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及应用该光学装置的LED灯具。所述光学装置包括第一折射段和第二折射段,所述第一折射段和第二折射段相切相连,所述第一折射段表面为光入射面,所述第二折射段表面为光出射面,所述光出射面具有若干第一会聚段和若干桥接所述第一会聚段的发散段,使得从光入射面进入的光束被第一折射段折射之后,再经第二折射段的第一会聚段和发散段分散出光,以防止眩光通过设置第一折射段和第二折射段使得光出射面的光斑消除了黑色带,通过第二折射段的第一汇聚段和发散段将UGR降低到19以下,很好地防止眩光,在防止眩光的情形下,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及应用该光学装置的LED灯具。
背景技术
LED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近年来,LED的光通量在逐步提高,在LED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光通量和LED 表面的亮度成正比,即LED的发光表面亮度也在提高,目前大功率LED的亮度已经超过30000cd/cm2,与室内常用的照明光源荧光灯管相比(亮度为7000-8000cd/cm2),人眼更适应于荧光灯管的亮度,因为人眼在直接观察工作状态的荧光灯不会有明显的刺目感,并且在视线转移后不会有视觉反应延迟现象。而LED光源需要将UGR(Unified Glare Rating,统一眩光值)降低到19以下,才能满足室内照明的需要。
解决LED光源眩光问题的方案,目前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在LED光源前面加装乳白色的透光板,而乳白色的透光板是半透明的,人眼不能看到内部的LED光源,LED光源发出的光经透光板散射后射出,实现防止眩光的功能,但是,由于半透明的乳白色透光板对光线的吸收较多,光源的利用效率在 50%以下,LED利用率低。
另一种是采用光学装置的折射对LED光源发出光进行配光,光学装置一般为不规则的透明玻璃板,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学装置折射角度投射出去, LED光源发出的光是不会直射到人眼中,这种防眩方案被大多数灯具所采用。但是这种方案的UGR一般高于19,且通过此种光学装置的折射会在光斑上产生一些黑色带,影响了照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光学装置。
一种光学装置,该光学装置具有第一折射段和第二折射段,所述第一折射段和第二折射段相切相连,所述第一折射段表面为光入射面,所述第二折射段表面为光出射面,所述光出射面具有若干第一会聚段和若干桥接所述第一会聚段的发散段,使得从光入射面进入的光束被第一折射段折射之后,再经第二折射段的第一会聚段和发散段分散出光,以防止眩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出射面还具有第二会聚段,该第二会聚段桥接所述第一会聚段和发散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入射面为平面或自由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段的高度为0.5-2mm,所述第二折射段的高度为0.5-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会聚段为曲面,该第一会聚段的半径为 0.05-0.5mm,所述发散段为曲面,该发散段的半径为0.05-0.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会聚段之间的夹角为80°-1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装置的材质为聚碳酸酯或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二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LED灯具。
一种LED灯具包括多个LED,每个LED设置在光学装置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散发所述LED热量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罩设有灯架,所述光学装置固定在该灯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凸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佳,未经袁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62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决背光源灯前效果的扩散膜结构
- 下一篇:一种耦合器导光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