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导电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4872.9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2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钱科;王乾;季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61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模组 导电铜片 第二面 贴设 正极 本实用新型 负极 电芯 抵触 电流均匀性 排列方向 向下延伸 依次排列 引出电极 侧面 接触点 上表面 失效率 穿入 通孔 发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导电铜片,电池模组用于穿入电芯并依次排列,导电铜片贴设于电池模组的侧面,且位于电池模组排列方向的两端,导电铜片包括贴设于电池模组上表面的第一面、开设于第一面上的用于引出电极的第一通孔、由第一面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贴设于电池模组侧面的第二面,第二面用于抵触电芯的正极或负极。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导电铜片,通过设置第二面抵触电池模组中电芯的正极或负极,增加了导电铜片的接触点,使电流均匀性较好,导电铜片不易发热,且失效率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导电铜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ies)是锂电池发展而来。照相机里用的扣式电池就属于锂电池。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或亚硫酰氯,负极是锂。电池组装完成后电池即有电压,不需充电。这种电池也可以充电, 但循环性能不好,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形成锂枝晶,造成电池内部短路,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电池是禁止充电的。后来,日本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炭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达到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同样,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即我们使用电池的过程),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正极。
锂离子电池一般由电芯和导电铜片组成,电芯穿入电池模组中,电池模组依次排列,导电铜片贴设于电池模组沿排列方向的两端。现有的导电铜片,仅仅贴设于电池模组上表面,用于引出电极,由于接触面较小,接触点较少,电流均匀性较差,容易发热,且失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导电铜片,接触点较多,电流均匀性较好,不易发热,失效率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导电铜片,所述电池模组用于穿入电芯并依次排列,所述导电铜片,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电池模组排列方向的两端,所述导电铜片包括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上表面的第一面、开设于所述第一面上的用于引出电极的第一通孔、由所述第一面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贴设于所述电池模组侧面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用于抵触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负极。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上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二面上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凸起部卡入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面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面所在的平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导电铜片,通过设置第二面抵触电池模组中电芯的正极或负极,增加了导电铜片的接触点,使电流均匀性较好,导电铜片不易发热,且失效率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电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面;2、第一通孔;3、第二面;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上述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导电铜片,电池模组上开设有用于穿入电芯的通孔,多个电池模组依次排列形成电池。导电铜片贴设于电池模组的侧面,且位于电池模组排列方向的两端,即一排电池模组只有首尾两端设有导电铜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索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4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锂电池端面焊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金属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