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提咽喉组织器及用于困难气道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82906.0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7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邱宝军;张惠;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咽喉 组织 用于 困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提咽喉组织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提手柄和上提弯片组件,上提弯片组件具有弯片,弯片的厚度为0.5~1mm,弯片的宽度为1~2cm;弯片的末端与上提手柄固定连接,弯片前端能从口腔进入并底端患者咽喉部。该上提咽喉组织器能够扩展张口严重受限患者的口咽部空间,使患者口咽部形成宽大通畅的通气或插管路径,方便医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或其他插管辅助设备气管插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困难气道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提咽喉组织器及用于困难气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困难气道是具有五年以上麻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的一种临床情况。
“患者只会死于通气失败,不会死于插管失败”,临床中,一旦遇到困难通气,患者极易进入缺氧状态而引发窒息死亡。针对困难通气的现有技术方案及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
(1)置入鼻咽通气道加压通气:但部分患者由于肥胖、软腭或舌体肥厚、鼻道过长、鼻后孔受阻及鼻咽通气道位置欠佳而仍无法改善通气;
(2)置入口咽通气道、喉罩、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喉管等声门上通气工具加压给氧:但上述装置的置入需要约2~3cm的张口度,对于张口小于2cm、1cm、 0.1cm的患者,则无法置入;而部分张口不受限患者即使置入了上述工具,亦会出现因肥胖、软腭或舌体肥厚、颈长过长或过短、置入位置欠佳等仍无法改善通气的临床情况;
(3)再试一次气管插管:此种方法虽具有些许成功率,但对张口受限的患者仍存在喉镜不能置入的缺陷,且对于不满足插管条件的患者强行插管,容易诱发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同样危及生命的临床情况发生。
(4)紧急环甲膜穿刺置管或气管切开:其为有创方法,易对气道造成损伤,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且仍存在穿刺或切开失败及耗时长的缺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的可视通气喉镜 (专利号:201220117131.4)和授予发明专利的可视通气插管喉镜(专利号: 201210417431.9)存在以下缺陷:首先,两者通气均是通过通气手柄实现,而通气手柄内又包含通气管腔和可视结构,这就要求手柄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约在2.5~3cm左右,其只是解决了部分张口度正常或张口度略受限患者的困难通气情况,而对于张口受限(如张口度小于2cm、1cm、0.1cm)及口内有肿瘤或异物占位的困难通气患者,则因其无法置入而不能发挥作用;且两者均只能通过口腔通气,不能通过鼻腔通气。其次,前者(专利号:201220117131.4)还存在面罩和手柄之间的连接比较僵直,活动度小的问题,临床应用时会根据咽部暴露情况对手柄位置进行变动调节,手柄位置的变动则会使面罩出现上翘、偏移等紧随联动,继而造成面罩无法和患者面部紧密贴合而通气严重漏气甚至失败的缺陷,且其存在面罩通气时无法进行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的问题。再次,后者(专利号:201210417431.9),由于其通气是通过气囊封闭口咽部腔隙而实施通气,封闭气囊位于咽部时,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是无法通过起封闭作用的气囊而不能实现通气与气管插管同时进行;而若封闭气囊位置未达咽部而仅位于口内时,则会存在加压进入口咽腔的气体通过鼻后孔溢出鼻外的缺陷。
此外,现有的困难气道处理方案中,对于张口严重受限的患者,多选择清醒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技术方案。清醒状态下的气管插管,对患者而言,是一种非常恐惧的生理、心理体验,且会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巨大波动,甚至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目前,对于张口受限而预测通气不受限的患者,少数医师尝试全麻快速顺序诱导待患者意识、呼吸消失后的后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鼻气管插管。此种插管方案借助托下颌可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咽部腔隙改善声门暴露情况,但对于小下颌、舌体严重后坠及咽部软组织肥厚、松弛、塌陷的患者,托下颌的帮助有限,且这种操作方案的实施是在患者脱氧状态下进行,若声门暴露时间过长或暴露失败,患者可能出现窒息、死亡。因此,困难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缺少一种能增加张口受限患者咽腔暴露空间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82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上提咽喉组织器使用的面罩和用于困难气道的装置
- 下一篇:学生宿舍床用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