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78018.1 | 申请日: | 201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9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亮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C03C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张家口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层 远红外碳纤维 加热膜 夹胶膜 保温隔音 加热玻璃 中间层 防爆 本实用新型 保温作用 玻璃安装 防寒保温 节能环保 取暖设备 通电发热 智能 耗电量 红外线 隔热 加热 取暖 空调 辐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和夹胶膜,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与第一玻璃层连接,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远离第一玻璃层的一侧与所述夹胶膜连接,所述夹胶膜远离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玻璃层连接。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通电发热后,在夹胶膜的隔热和保温作用下,将热量以远红外线的形式从第一玻璃层辐射出去,这样能对玻璃安装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加热取暖和防寒保温,同比条件下耗电量仅为空调的四分之一,远远优于其他取暖设备,达到了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背景技术
夹胶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经过特殊的高温预压(或抽真空)及高温高压工艺处理后,使玻璃和中间膜永久粘合为一体的复合玻璃产品。夹胶玻璃在现有的室内应用环境中没有取暖的功效,只能另外采用空调、地暖、电暖器等传统的方式进行取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以远红外线的形式加热辐射且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和夹胶膜,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与第一玻璃层连接,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远离第一玻璃层的一侧与所述夹胶膜连接,所述夹胶膜远离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玻璃层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玻璃层远离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一侧设有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温控器、定时开关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温控器连接,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定时开关装置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恒温电路,所述恒温电路包括基准装置:用于提供基准电压;采样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输出采样电压,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层远离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一侧;比较装置:用于比较基准电压和采样电压,当采样电压大于基准电压后输出驱动信号;驱动装置:受控于驱动信号工作导通;加热膜电源装置:驱动装置导通后加热膜电源工作。
优选的,所述基准装置包括第一基准电阻、第二基准电阻和第三基准电阻。
优选的,所述第三基准电阻为可调电阻。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阻、第二驱动电阻和驱动三极管,所述驱动装置受控于所述驱动信号导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电阻为可调电阻。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通电发热后,在夹胶膜的隔热和保温作用下,将热量以远红外线的形式从第一玻璃层辐射出去,这样能对玻璃安装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加热取暖和防寒保温,同比条件下耗电量仅为空调的四分之一,远远优于其他取暖设备,达到了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通过温控器或恒温电路调节控制温度,用电量只是其它电器取暖费用的四分之一,电热膜自身电热转换率近100%,节约省电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室内空间。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采用低温辐射取暖,不会被设备烫伤。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在发热的同时能够产生在医学上被誉为“生命之光”的8-15μm的远红外线,能够激活人体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同时还能够产生大量负离子,消毒杀菌、净化空气。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亮,未经张晓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78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