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室内无线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77117.8 | 申请日: | 201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5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守华;刘文浩;贾伯瑞;张文熙;董思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2M3/04;H02M7/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控端 智能 控制模块 输出端连接 输入端 继电器模块 触摸按钮 无线开关 家用电器 室内 本实用新型 家居智能化 房间布局 无线连接 拉线 改造 房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室内无线开关,由遥控端和智能端组成;遥控端触摸按钮的输出端连接遥控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遥控端控制模块与遥控端WIFI模块相连;智能端触摸按钮连接智能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智能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家用电器;智能端控制模块与智能端WIFI模块相连;遥控端WIFI模块与智能智能端端WIFI模块无线连接。不需要对房间布局拉线修改,仅需要在房间已有格局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不仅智能端可以控制开关,遥控端也可以控制开关,实现对家用电器的双关控制。在开关改造之后,用户处于房子的任意处都可以通过遥控端控制开关,实现家居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室内无线开关。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家装开关布置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居家便捷性和舒适性,由于家装前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和周全考虑,以致于开关安装位置选择出现各种预料不到的意外情况。现今涌现出许多无线开关,如基于射频的无线开关和基于蓝牙的无线开关等。基于射频的无线开关,虽然射频芯片成本低、设计简单,但是射频的一种新型室内无线开关稳定性较差、功能较弱、控制方法单一,易受周围无线设备特别是同频及障碍物干扰和屏蔽,再加上射频本身对智能家居行业的缺陷,这样使得稳定性更差。基于蓝牙的无线开关,虽然可以直接将APP程序安装到手机上方便控制,但是蓝牙存在有效距离近、通讯速率不高、组网规模过小等问题,使得蓝牙通信不能很好融入智能家居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无线开关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室内无线开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室内无线开关,其特征是,由遥控端和智能端组成;上述遥控端包括遥控端触摸按钮、遥控端控制模块和遥控端WIFI模块;遥控端触摸按钮的输出端连接遥控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遥控端控制模块与遥控端WIFI模块相连;上述智能端包括智能端触摸按钮、智能端控制模块、智能端WIFI模块和继电器模块;智能端触摸按钮连接智能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智能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家用电器;智能端控制模块与智能端WIFI模块相连;遥控端WIFI模块与智能端WIFI模块无线连接。
上述方案中,智能端还进一步包括电源降压模块,该电源降压模块与市电相连,电源降压模块的VCC端口同时连接智能端触摸按钮、智能端控制模块和智能端WIFI模块的VCC端口;电源降压模块的GND端口同时连接智能端触摸按钮、智能端控制模块和智能端WIFI模块的GND端口。
上述方案中,电源降压模块由三端稳压器,电阻R6-R7,二极管D1-D4,电容C17-C19和变压器VR1组成;电解电容C19的两端分别连接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和公共端;市电的一端分为两路,一路经由相互串联的电阻R6和电阻R7后,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另一端经由电容C17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三端稳压器的公共端同时连接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直接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和市电的另一端;二极管D4和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电解电容C18的两端分别连接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和公共端;变压器VR1的公共端和其中一端连接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并形成电源降压模块的VCC端口;变压器VR1的另一端连接三端稳压器的公共端,并形成电源降压模块的GND端口。
上述方案中,遥控端触摸按钮为触摸电容,该触摸电容的VCC端口经由电阻连接遥控端控制模块的TXD端口,触摸电容的I/O端口经由另一电阻连接遥控端控制模块的RXD端口。智能端触摸按钮为触摸电容,该触摸电容的VCC端口经由电阻连接智能端控制模块的TXD端口,触摸电容的I/O端口经由另一电阻连接智能端控制模块的RXD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771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归属关系自动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低功耗预付费远程集中抄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