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居家用可变形式椅凳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68703.6 | 申请日: | 2018-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0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罗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群迪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3/00 | 分类号: | A47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板 弹簧 凳体 升降板 升降腔 座腔 本实用新型 可变形式 限位腔 导轨 椅凳 配合 顶端面齐平 前后对称 人体重力 底端面 底腔壁 内腔壁 舒适型 舒适性 下降板 底壁 底端 置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居家用可变形式椅凳,包括凳体,凳体的顶端一侧设有座腔,座腔的底腔壁设有升降腔和限位腔,升降腔的内腔壁前后对称设有若干对导轨,升降腔内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升降板,升降板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弹簧,升降板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座腔相配合的座板,座板的底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与限位腔相配合的下降板;本实用新型人坐在座板上,座板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缓缓下降,坐落在座腔的底壁上,便于人体依靠在凳体上,舒适型大幅增加;人体离开座板后,座板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上升,使得座板与凳体的顶端面齐平,此时凳体就是一个置物的桩凳,形态多变,舒适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居家用可变形式椅凳。
背景技术
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按材质分类:实木椅、玻璃椅、铁艺椅、塑料椅、布艺椅、皮艺椅、发泡椅等。按使用分类:办公椅、餐椅、吧椅、休闲椅、躺椅、专用椅等。
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些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现有的椅子虽然种类多样,但其形态并未有多大的变换,对于现代家居来说,其形态单一,难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居家用可变形式椅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居家用可变形式椅凳,包括凳体,凳体的顶端一侧设有座腔,座腔的顶端和右侧端均是敞口型结构,座腔的底腔壁设有升降腔和限位腔,升降腔设在限位腔的左侧,升降腔的内腔壁前后对称设有若干对导轨,升降腔内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升降板,升降板与导轨之间是滑动连接,升降板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升降腔的底壁上,升降板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座腔相配合的座板,座板与座腔之间是滑动连接,座板的底端面右侧固定连接有与限位腔相配合的下降板,下降板与限位腔之间是滑动连接,凳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升降腔的内腔壁前后对称设有2~3对导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轨是T型导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座腔的深度小于升降腔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降板的高度小于限位腔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凳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四个支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支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支脚,支脚是半球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人坐在座板上,座板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缓缓下降,坐落在座腔的底壁上,便于人体依靠在凳体上,舒适型大幅增加;人体离开座板后,座板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上升,使得座板与凳体的顶端面齐平,此时凳体就是一个置物的桩凳,形态多变,舒适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居家用可变形式椅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居家用可变形式椅凳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群迪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群迪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68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